新笔下文学

第41章 大刀阔斧的改革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血管的科举,也要做出变革。自此以后科举考试不再仅仅考查古今贤人文论,书法文章,更应该重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考察策论。另外武将的选拔也不要再拘泥于军中提拔,可以将武将的选拔也放到科举考试之中,设立武举。”

“殿下,您之前所说的成都同意,可这将武将选拔放到科举考试中来,臣以为有些不妥。武将都是带兵驰骋疆疆场的,在书卷中恐怕无法选出真正的良将。”徐威出来说道。

听了徐威的说法,张辰开口道:“徐大人不必着急,本王还没有说完嘛。文官有文官的考法,武将有武将的考法。文官考策论,武将就考兵法谋略和武艺,选拔出人才后,充实到军队的基层去实践,这样也就有了实战经验了嘛。”

“谢殿下解惑,臣明白了,臣再无异议。”听了张辰的解释,徐威立马反应了过来,这样的选拔,选拔出的将领既不是文弱的书生,也不是只知道猛冲猛打的莽夫,是能统兵的将领。

“还有官制方面也要做出一些调整,谏议大夫并入御史台中,设御史中丞一职行谏议和监察之权。

在户部之中,增设三业侍郎一职,督管农工商三业。在礼部之中,设文学博士一职,位同侍郎,负责文教事宜。”

张辰说罢,看向林琛。

“林相!”张辰喊道。

“臣在”林琛出列。

“现今正是用人之际,朝廷之中官位都有空缺,还请林相督办此事,将各机构建构起来。”张辰说道。

“臣领命!”

“军务方面,本王查看了兵部所统计的奏表,全国之兵合在一起,竟只有四十余万!我西蜀再怎么说也是当世五大国之一,而这个兵力数字相比于其他四个大国,竟是远远不如。而且据本王推测,这四十多万军队恐怕也有很多的水分,排去老弱,排去空额,真正有一战之力的军队可能连三十万都不到。值此乱世,若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如何能护国家长治久安?”张辰一边说着,一边看着群臣。

此事作为兵部尚书的徐威是最有发言权的,兵力匮乏,是早有的问题。可之前国库一直空虚,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扩充军队,能维持现有规模已是不易。不过现在不同了,通过抄没那些叛乱的世家大族和贪官门阀们的家产,国库里的钱粮现在是充盈的不能再充盈了,足以支持养军备战。

“本王总结了几句话,裁撤老弱,扩充兵力,精兵强将!对于军中职衔也要做出调整,这等到开始整顿的时候具体落实。

军务整顿是接下来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徐大人,你是兵部尚书,此事便由你来主管。”张辰看向徐威。

“臣,领命”徐威出列领命,不过他心里也清楚,由他主管,也是在张辰的直接领导下,就像张辰所说的,军务是重中之重!

“至于民生方面和文教方面,民生就包括商业和农业,农业和商业同等重要,要在国法允许的情况下,对两业的发展予以支持,朝廷做出适应策略。使百姓有田可耕,有钱可用,从而才能富民而强国。这方面的事情终于派了户部尚书等人去办了。

而文教方面,本王以为读书不单读圣贤文章,察知识道理,生活百书皆可读,民间不乏奇人异士,可将这一类人才也引入科举之中。总之要收天下各类英才入吾毂中。具体事宜,等三业侍郎,文学博士到位后与工部商议。”

“殿下,现在朝廷急缺官员,这文武大会是不是可以提上日程了?”林琛出来进言道。

“嗯”张辰微微点头。

“京城要举办文武大会的消息已经传遍全国了,各地匪患业已平息,据有司禀报,有很多人已从各地向京城赶来,本王决定五日后在京城召开文武大会,为朝廷选拔人才。”张辰宣布道。

“殿下英明!”群臣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综影视之灼华的实习期 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 溺宠娇妃 代晋 爱国军阀 重生大秦我为皇 驻马太行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