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贞观二十三年,冬日的长安,晨阳初升,红妆素裹,虽无枝繁叶盛,倒也别具一番艳丽。
李二冬季都会巡幸骊山温泉,今年的阵势无疑更大了一些。
不仅招了几个在京的子孙,还让不少老臣及家属同行,算是一次团建了。
大部队浩浩荡荡的往骊山行去,李二的象辂车居前,也是队伍中最大的一辆车。
李厥所乘的四驾车第二,紧随其后则是妃嫔和他母亲的车驾,再后则是众臣及家属的。
已经十一岁的李厥,嘴角也就多了一丝淡淡的汗毛,倒是脸部的轮廓算是彻底长开了,算不上美少年,但身上的气质自带富贵。
他卧在车里看书,这条大道还是极为平坦的。
他前段时间很忙,也是这两天才闲下来。
先是大唐工业区的使用,东宫虽然很大,但还是不足以满足日益变大变多的作坊,
李厥请示之后,就在城外划定了一个工业区,耗时两年建设,今年秋天终于竣工可投入使用。
再就是参加丧礼,大唐的两位重臣,赋闲的高士廉、还有中书令兼吏部尚书马周薨了,两人皆有功于大唐,自然要尽极哀荣。
高士廉追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文献,陪葬昭陵。
马周则追赠尚书右仆射、高唐县公。
至于马周任中书令,皆因老房的请老。
老房有一段时间都快不行了,当时的李厥也很担心,但在孙神医的长安医院中住了月余后,居然挺了过来,而且好像比以前的身体还要好些。
五年前的东征,李厥的大杀器还不成熟,便没献给李二用于战场,所以与原史差不多,李二东征未尽全功。
倒是回来之后,没多久就举行了册封大典,正式册封李厥为皇太孙。
李二本想策划二次东征,被李厥和储遂良给劝止了。
两年前,李象搬出了东宫,爱屋及乌之下,听从李厥的建议,李二给他封了郡王,也有自己的王府,就在布政坊内,在皇宫的正西边。
长安市面上多了不少的新东西,肥皂、玻璃器,甚至是现在修路都用一种叫水泥的东西了。
胡床的样式变多了,而且现在更多人不再称为胡床,据传是皇太孙说的,为啥要加个胡字,百姓一想也是,凭什么好东西都是胡子的,所以现在称凳子和椅子的人越来越多。
再就是盐的价格降低了,原本盐要35文一斗,是粮食价格的六到七倍,现在盐的价格折算也就一文一斤,比粮食稍贵,但也有限。
大唐的宵禁也在减少,原本的宵禁本意是减少偷盗,李厥上书,随着大唐教化之功得力,百姓遵法的意识加强,可以适当放开宵禁。
李二与众臣合议之后,决定先试着每旬开放一日,这种试运行的说法也是从李厥这里获取的灵感。
长安周边的水稻,已经试着种了两年,产量比麦子高多了,这还是和百姓的用心程度有关。
为了提高百姓的收入,虽然本地可产水稻,但李厥规定死了价格,比麦子高了一倍不止,
当然他又怕百姓盲目跟种水稻,所以规定每户只能有两亩的水稻种植,其他田地还是以麦子为主。
百姓就指着这两亩地的收成卖个好价钱,自然对稻子的维护更加的用心。
这也是为了保证远程运输粮食的粮商有利可图,若是水稻的价格过低,那粮商自然不会再从南方贩运而来,到时全部要依托于官方之力,得不偿失。
目前长安周边的粮产,只能满足长安不足四成的需求,近六成还是需要外地运来填补。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进入骊山,李厥这是第一次前来,之前几次李二都是让他坐镇宫中。
下车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