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医务室,是安家母亲常去的地方。
三线厂的职工,有个头疼脑热,就到医务室挂号看病,开单子拿药。实在看不了的病,医务室会开单子,派救护车,带职工去军工医院检查。
医务室里的月桂阿姨,是安家母亲进厂的好闺蜜,她俩是小学同学。月桂阿姨嫁给了母亲那个车间的主任张叔叔,说起来,两家也是世交了。
月桂阿姨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静,小女儿叫动(音同动),取自动静相宜的意思。
月桂阿姨当年的一句话,安沪出生了。月桂阿姨喜欢安沪,总叫他的小名,大海。东东跟安沪是同年,两家在娃娃们小的时候,还开玩笑的定了娃娃亲。静静长得像月桂阿姨,泼泼辣辣不讲究。东东像张叔叔,文文静静,细皮嫩肉。东东跟安沪还是小学一个班的同学。
两个小朋友一直玩的不错,每年过年,两家都要聚一聚。静静怕放鞭炮,只要看到放鞭,静静一边大叫,一边一手拽着东东,一手捂着耳朵跑。东东反而胆子大,跟着安沪跳来跳去。看放鞭。静静和东东姐俩就差一岁。
长大后,东东和安沪,太熟悉了,俩人并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成为一家人。静静比安沪大一岁,俩人更没有什么接触。静静跟安家接触比较多,安家在重点学校上学的时候,静静也去了那所学校,两姐妹互相有个照应。
静静的姑姑在那所重点学校当校医,安家跟静静周末,还一起去姑姑家玩。姑姑有个可爱的儿子叫冲冲,看孩子的小阿姨,常抱着娃娃在学校操场玩,看学生做操,跑来跑去,冲冲则开心的呼扇两个胖胳膊,跟着一起加油。
月桂阿姨跟安家母亲,都属于心直口快的人。只是月桂阿姨有文化,又学过医,对静静东东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两姐妹从小不喜欢学习,都害怕月桂阿姨。
相反,张叔叔跟安家爸爸一样,脾气温和,对两个女儿很宽容。
“学习这东西是天生,别太说孩子”
张叔叔退伍军人,招工进的三线厂。刚建厂时,还是安家母亲那个连的连长,很有号召力。带队伍是个好领导,思想工作做得也到位。
月桂阿姨工作的医务室,就在厂办公大楼的后面,是一大排平房,所有门窗全刷成了草绿色,还安着绿色的纱窗,给人祥和平稳的感觉。
医生诊室是向南开的,一进门有并排的两组桌子,一组两张。一般月桂阿姨坐在一进门的两张桌子西侧,对着大门。还有一位李阿姨,坐在靠近拿药交费那个窗口的一张桌子。李阿姨的女儿坤,跟安家是一个班的同学。李阿姨曾是县妇幼保健院的骨干,为了跟坤同学父亲解决两地分居,拖家带口来到三线军工的。
这两个阿姨,跟安家一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母亲在四十岁左右时,因为年轻时干车床,出现了颈椎疼,胳膊疼的毛病,不舒服的时候,常去医务室找两位阿姨开药,什么谷维素,什么感冒药,vc。安家母亲还有一个眩晕的毛病,这点是遗传的姥姥,二姨三姨有时候也会如此。有一次,安家父亲出差了,母亲犯了晕,月桂阿姨到家里来给她输得液。
医务室的药房阿姨,戴着眼镜,文质彬彬,从青岛分配来的蓝阿姨,是小鹰姐姐的母亲。蓝阿姨说话声音好听,一口青岛话。蓝阿姨注重孩子教育,小鹰姐姐的姐姐比安家她们高两三级,一直是班里学习委员,后来考上军工技校,分回青岛工作了。
小鹰姐姐经过努力,则考上了青岛大学。
三线厂的教育氛围浓厚,医务室的医生都有文化。医务室主任天成伯伯,受人尊敬,他对医生们的孩子像对自家孩子一样。他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走出大山。他们这代人肩负使命来到军工。
“孩子们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