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妹妹,咱们这里也有大学了,就在老三线民丰那个地方,咱们小时候还去玩过么”,堂姐在电话那头兴奋地告诉安家。
“真的吗?太棒了!看来咱们崮乡风水宝地啊”,安家在电话这头想起父亲和大爷。
安家的大爷,也就是堂姐的父亲,东北部队复员回乡,到崮乡中学后勤,几十年踏踏实实工作。大爷在部队做过饲养员,养猪是一把好手。大爷对家乡有感情,他是家里的老大,长兄如父。他始终认为,家乡是根。靠着养猪种菜,成了村里比较早的万元户之一。靠着裁缝出摊,买了黑白电视。安家上小学时,暑假回大爷家找堂姐玩,晚上常常有村里的邻居聚到大爷家看电视。
“今晚演霍元甲,早来占个地方喽~”,还没到七点,大爷邻居花大爷就搬着小板凳来到大爷家。“吃饭了吗?”大娘亲切的问花大爷,还不忘递上一杯水。“扒拉了两口,着急来看电视剧,哈哈”。
“快点,别耽搁看霍元甲”,随着不同乡亲们的招呼声音,不到一两个小时,大爷家院里,聚满了看电视的乡亲。乡亲们津津有味看电视,大爷则负责给大家调天线,防止电视影像信号不稳。
大爷一家在村里为人忠厚,村里人都愿意来他家。当年,大爷家日子清苦,大娘不嫌弃安家爷爷家穷,执意嫁给大爷。大爷大娘,本本分分,安分守己,一个在学校后勤,一个在村里做衣服。不仅养猪,还养兔子,日子慢慢的越来越好。
崮乡的人,对教师有着特殊的钦佩。安家大姑那个村的亲戚,考上沂蒙市的教育学院,毕业回崮乡中学做了老师,一家人在村里很是荣光。当四叔听说安家转行,不做教师了,语气里充满了可惜。“当老师多好啊。还有寒暑假。”,四叔自言自语的说。
看来,崮乡对知师和教师的尊重,感应来了大学的建设。
带着对建设乡村学院的疑惑,安家迅速给崮乡同学打电话确认。老同学常健多年在崮乡镇上工作,是个老基层干部。“是真的啊,老同学。沂蒙大学在咱们这里建设的分院,师资都是沂蒙大学来的老师,崮乡有个旅游景区提供场地。”
“哈哈,咱们这里有什么,能把他们召开呢?”,安家还是有疑惑,要知道,崮乡离沂蒙市有两三个小时的车程。
“沂蒙大学看中咱们崮乡三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块金字招牌啊。崮乡的文旅这几年发展杠杠的。岱崮地貌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了,今非昔比了啊,老同学,有时间一定回来看看。”
“好的好的,一定回去参观学习”,安家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连忙答应。随即,又到网上搜索起这方面的信息,崮乡网站上显示,最近,原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就参观了崮乡乡村振兴学院和地貌旅游区,并饶有兴趣参加了爱国主义红色教育活动的信息。
薛其坤教授祖籍也是蒙阴崮乡。他的音容笑貌跟安家父亲有相似的地方,也许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走到哪里,忘不了根啊。他们的气质底色是崮乡的颜色。
曾经神秘的三线建设遗址,以及全国首届三线军工文化旅游节的举办,成为崮乡迈向新时代的标签。一个崮时代拉开前进的帷幕。
信息量太大了。安家还是上次回崮乡给祖先扫墓时,陪父母到位于篱笆坪村的三线军工文化园参观了一下。那里原来军工三线(民丰)厂的原址,记忆里,民丰厂长杨怀恭叔叔,原来在安家父母杏峪单位的副厂长,后来调到这里任的厂长。杨叔叔身材魁梧,话不多,有定力。他的女儿杨莉跟安家曾在一所学校读书。后来,民丰厂也搬到了沂蒙市。原址就被崮乡打造成了中国军工文化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建设了山东三线建设博物馆。
如此看来,崮乡人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崮乡的岱崮地貌旅游区,从原来的三线旧址,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