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92章 府试四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第一道题是让你写一篇“诰”,这是皇帝颁发的告诫文书,用于任命官员或者封赠。

第二道题是让你写一篇“诏”,这是皇帝下达命令颁发的文书,由翰林院的庶吉士们代写。

第三道题是让你写一篇“判”,顾名思义也就是判案,考官出一道案件例子,让你依大魏律法写判语,内容不需有多好,只要合情合理,依法判决就行。

其实这比写策论轻松多了,因为都是有固定的形式,只要字句通顺就行,就是判词那里需要清楚法律知识,但读书人肯定熟读律法的,要不然能叫读书人?

任俊杰哗啦啦的连写了三篇公文,到了下午两点多的时候,他就全部搞定,等着收卷就行。

其他学子也有些做完在发呆了,看来大家伙对于做官那是准备得很妥当了,就等一朝青云直上。

到了六点准时收了卷子后,大家伙排着队走了出去,这次倒是没人偷偷抹眼泪了,风也没那么大了。

四月十七日,府试第二场发榜了,不出意外,任俊杰和张建英都中了,不仅如此,几乎所有考生都中了,只淘汰了二十多名倒霉蛋犯了忌讳的。

那二十多名考生个个气得牙痒痒的,真想扇自己几个大嘴巴子,怎么这么霉?老娘在家没有给祖宗上香吗?

紧接着就是第三场了,这第三场连考两天,这回就得在试院住下了,不用你带被子什么的,一切由试院提供。

...

次日,也就是四月十八,府试第三场考试正式开始,参考的考生从一开始的七百多号人,淘汰成了三百来人,这最终第三场能中榜的只有百来人,具体由知府大人最后定夺。

这次榜上有名了,那你就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童生,到时官府还会发张“文凭”给你。

第三场考三道策论题,有两天的时间给你答题,时间是充足的,但能不能入知府大人的眼,就看质量行不行了。

写来话长,天亮了,考试开始。

任俊杰坐在座位上,看着东厅门口衙役举着的木板,提着笔唰唰的将考题写了下来。

第一道题是问你水灾来时,要怎么救灾。

这道题是老生常谈了,几乎所有考生都做过,书院的夫子们也有很详细的讲解过,发大水时官府一般是怎么操作的。

但是,任俊杰觉得防范于未然,防才是首要的,只要搞好了水利,灾情才会最大程度的减少,所以任俊杰这道题是以“防”为主来解题的。

前几个月岭南那边突发洪水,山长就在课堂上明确讲了,今年府试有可能会出这道题,果然姜还是老的辣,被山长押对了题。

只要其他学子有听进去的话,这道题就难不倒他们。

第二道题是问你本朝开海的利与弊。

任俊杰知道,大魏是没有海禁的,而且还是太祖定下的基本国策,大魏继承了唐朝的开放包容,如今才能有如此富强的局面。

不会害怕万国来朝,也不会害怕自己的百姓去国外,甚至在京城或者其他地方大城市,都能随处可见外国人,与盛唐相比,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按任俊杰的看法,开海那肯定是利大于弊的,毕竟他熟读历史,以史为鉴,某些朝代就是实行了海禁和闭关锁国,与世界脱了轨,才让人家给弯道超车了,自己玩自己的,玩久了肯定会自闭的。

再就是开海,沿海的倭寇反而少了很多,商业也更加发达,沿海百姓的就业岗位一下子就多了很多,人均Gdp也蹭蹭往上升,这些都是看得到的好处。

要说开海的弊端吧,那就是沿海民智开启,不利于团结,影响了皇权统治,毕竟封建王朝的皇族就是最大的地主阶级,他们要维护的,都是自家的利益,百姓们乖乖听话就 行,饿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红色帝国1924 啥!那小子竟然不想继承帝位? 穿越古代:倾城萱王妃(完结) 当弃妃就是要躺平 五代十国:英雄的崛起 娇蛮甜心 回到大汉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