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免礼!诸位有什么事情尽管说来,不要过于拘谨,大事小事都可以讲!”杨恩说道。
现在,看着这些在自己面前毕恭毕敬的文武官员,他终于有一点当“皇帝”的感觉了。
众人当然也知道,面前这个齐王,与几十年前东魏权臣齐王高欢的世子高澄一样,都是早熟之人,十二三岁能够独挡一面!
想当初,如果高澄不被他的厨子暗杀,北齐的开国皇帝,是轮不到他弟弟高洋的!
这时,殿中侍御史杜淹说道:“启禀齐王,下官得到消息,弘化郡留守唐国公渊纵容其子交结豪侠犯罪之人,有违律令,请齐王派人盘查!”
杨恩一听,什么?居然有这样的事情?
不过,心里又想,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他想了想说道:
“速将此事报与今上,让今上定夺!大理寺再派一位大理评事到那里看看监狱情况,顺便也调查一下此事!”
他想,像这样的小事,估计杨广也不会太计较。因为,隋代与唐代不同,自己一个王爷,护卫都有一万多人呢!
他是唐国公,身边找些勇猛之人当随从,是非常自然的事情,除非有他确实造反的证据,而这肯定是找不到的。
“遵命!”大理少卿回答道。
“齐王,今科科举之举子已经到齐,秀才、明经、进士科总共有千二百二十人。齐王曾经说要亲自接见他们,不知安排在何时为宜?”一位吏部员外郎道。
“三天以后,让他们到国子监考场,我亲自去看一看。对了,这次国子监的学生,参加科考的人可多?”杨恩问道。
在国子监就读的学生,都是官员的子弟,有官荫,他们通过学校的毕业考试之后,就可以做官,不一定非得参加科举考试。
当然,如果参加科举及第,对他们今后的提升有很大好处。
比如许敬宗,人家可是秀才出生,父亲也是五品高官。
“回齐王,今年学生参加科举的人数比去年多了两倍,一共有三百二十三人。因为他们听说,今后在官员的提拔上,将更加重视科举及第的资历,因此学生对于科举考试都趋之若鹜!”
“很好!录取名额确定没有?”
“依照往年习惯,秀才科不定人数,一般不超过三人。这次报考秀才的一共有128人。
进士科控制在二十人左右,明经科控制在一百二十人左右,这也是以前齐王确定的名额,今上已经批准通过的。”
“人数不要控制那么死,多几个少几个也无所谓!还有,今年科举要改革,要糊名,另外,要加强监考和录取过程的监督,我要亲自参与。凡是徇私舞弊的,一律严惩!”
“这……下官遵命!”
众人一听说要糊名,都极感震惊!
隋代的科举考试刚刚起步,当时的试卷并不糊名,和现在老师判决学生的习题一样。
至于将每个考生的试卷誊写一份,以免主考官和考官通过卷面字迹辨认出考生来,最大限度的避免作弊可能,则要到明清以后。
而且还有一件恶习,就是很多有名望的学生,是事先把自己的诗词交给主考官看,以博取名声。
一般当时录取的人,都是很有名望的人。
对于杨恩来说,当然要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考试环境,给每个考生一个机会。
杨恩最后说道:“你们统筹安排下,到时候对于所有的及第秀才、进士,还有排在前20名的明经及第举子,我要亲自面试。”
“下官遵命!”
……
作为留守来说,权力非常大,除了必须要向皇帝汇报的意外,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做主。
杨恩对每件事情都非常慎重,这七八十名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