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三、摇光镇 (第3/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杨元庆拎着书包便往学院方向走。

………

摇光镇百里乡,方圆十来里,管辖十来个村庄,母子二人所在的村庄叫前蔡村,村里有两大姓,一是蔡姓,二是裴姓。

从村庄的名字就能看出,这个村的百姓大多以姓蔡,村里大小事务都是由姓蔡的人说得算。

出了前蔡村沿官道向东走七里路,便到了摇光镇,这是岭南县的三大镇之一,镇上人口三百多户。

摇光镇有一条官府开辟出来的横向县道,和从城外贯穿整个摇光镇的官道行成一个十字交叉,也就是镇中心。

从镇中心不管通往东西南北城门的距离都很短,拿一包花生在手中剥,没吃完都能走上两个来回。

当然,以杨元庆的家境,拿包花生米来验证下这东西南北街道到底有多短是不可能实现的事。

官道与县道的中心点是整个摇光镇最热闹的一处地方,数十家店铺开在平坦的官道两侧,药堂、钱庄、酒楼、客栈、绸缎铺……等等,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甚至还有家叫“立春院”的酒楼,每天楼下两米来宽的大门前总站着一些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妖娆女人,摆着个兰花指,掐着嗓子叫着:“客官进来看看么,我们这有好酒好菜好姑娘。”

这妖娆妩媚的声音,总会惹来镇上一些良民指指点点和地痞无赖翘首窥望。

那和立春院大门差不多宽阔的官道,每天都有一些从乡下过来的小商小贩,他们挑着自家种的蔬菜水果在官道两侧叫卖。

裴氏就是这些商贩大军中的一员,早上争分夺秒的赶来抢十字口的位置。

这里有商贩们叫卖最好的摊位,裴氏每天不把担子里的东西卖完也绝不回家。

此刻,十字口处,吆喝声、讨价声、还价声、谩骂声、争执声、声声不绝,此起彼伏,叠叠不休。加上官道上车来人往,热闹非凡。

杨元庆身上有来自后世的灵魂,那灵魂虽然被烙上后世大城市的印记,但归根到底也是个从农村出去的孩子,再见这缭乱的街道,有股说不来的亲近感,仿佛回到了曾经的家乡,跟眼下这情景差不多,只是物不是人也非。

“庆儿!”

耳边传来熟悉叫唤声,杨元庆停了下来,朝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只见裴氏和舅娘坐在一家酒楼跟当铺之间的空地朝自己招手。

虽分开不久,再见时,他心中没来由的泛起一股炙热的亲近感,连忙迎了上去,由心的唤了声:“娘亲!”

刚还不确定是否是杨元庆的裴氏,一见真是自己儿子从乡下走到镇上,觉得很不可思议。

未生病之前,杨元庆到镇上都是由裴氏陪同,此时在镇上相遇,裴氏十分惊讶,不由的问道:“庆儿,你怎么来了?”

她上下打量一番,见杨元庆肩上背着上学才会背的布包,裴氏再问道:“背着书包是要去书院?”

边上的舅娘看着母慈子孝的二人,不由的想到她那两个儿子跟这外甥的处事风格,前者是一见到自己便假装看不见,躲闪不及。

舅娘有些羡慕,又带着点小妒忌,翻了下眼珠子,打趣道:“这还用说嘛,肯定是去上学。小庆生完病跟变了个人似的,比以前懂事多了。”

这一说让裴氏听了好不开心,笑道:“我们家庆儿向来就乖巧,跟生病没关系。”

“是是是,你说的没错。”舅娘讪讪笑道。

跟裴氏一同进城卖菜的舅娘,杨元庆第一次见到,只见她和母亲一样,头上裹着块青巾,布衣钗裙,没有一丝装饰。

虽然她俩穿着差不多,但舅娘的身子不像母亲那般消瘦,衣着看上去要比母亲得体很多。

杨元庆点了点头,对着二人说道:“娘亲,书上一些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犁汉 朕非汉废帝 兵者为王 清末一盏灯第二部 三国:穿越者遇到刘备重生 皇后太强大:皇帝神马都是浮云 永乐家的绝世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