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35章 年前的准备工作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年货备得差不多,就要给长辈们送年礼了。

宋念家这支,虽然好几代单传,但是宋家族人却有不少,绝大多数都在黎阳县。

宋念这些年出息了、地位高了,不代表他就不需要去亲戚家走礼了,反而更得带着妻子和长子,恭恭敬敬去拜访族老、族长,还要捐些米面杂粮给族中的困难人家。

宋老太太也不闲着,要准备给亲戚们的礼物,还要登记各家送过来的礼物单子。旁人家也就罢了,今年多了个赵家,更需要谨慎应对。

赵雁林动作很快,白家事了后,就把一双儿女接了过来。

儿子赵桦今年八岁,目前在家随他读书,只等着翻过年后送去王璞父亲开的书院;女儿赵桐和宋筠是同年生的,身子却比宋筠弱,整个冬天都养在房内。总之,两个孩子,宋家都没见过。

虽然没领着孩子上门,赵雁林还是体贴地给宋家三个孩子准备了礼物,宋家自然不能忽视对方的一双儿女,更何况那是宋茹未来的继子继女,可不能从现在就埋了隐患。

宋老太太有些发愁地对着女儿说:

“府城长大的哥儿、姐儿,送些什么才合适呢咱家这仨孩子,收到本书,收到个玩具,也能开开心心地拿去用。赵家孩子却不一样,送个普通的器具,说不定人家用着不顺手,反而还以为咱家在敷衍他们。”

宋筠深觉自家兄妹三人被祖母看低了:

宋家虽然没什么更出息的人,王家却有一个在府城做官的王璞,还有一个随丈夫在南方做官的王珍。这两家虽然不回来,却每年都会给宋家寄年礼,自然少不了宋策三兄妹的份儿。

因此,新奇玩意儿,他们见得并不少。之所以对赵家送来的礼物很热情,其实还是为了让宋茹开心而已,怎么在老太太嘴里,就成了他们没见过世面了

宋茹不欲母亲烦心,只安抚道:

“不过是送个心意罢了,男孩送笔墨纸砚,女孩送首饰绢花,也足够了。更何况府城长大又如何,如今回了县里,总也得喝县里的水,吃县里的饭,有什么可嫌弃的呢”

“总要送他们喜欢的吧。”

宋筠被宋老太太搂在怀里,听着她们母女俩对话,也有些发愁。

宋茹是个很细心的女人,带了宋筠很长一段时间,称得上细致入微,她把对宋筠一半的功夫用在继子继女身上,赵家也不能说她苛待了,只是小孩子能不能接受多了个继母,就不好说了,还是要好好经营第一印象的。

宋筠如果是再大一些,还能遮遮掩掩地提供些甜点的方子。可她如今只有五岁,沈氏还没教她下过厨,想出来火锅,勉强能推到宋念书房的游记身上,西式甜点却不是那么好找借口的,也只能跟着宋老太太发愁。

她隐约想起沈氏劝她学针线时说的那句话,再结合赵家俩孩子幼年丧母的经历,突然来了灵感:

“做衣服吧,我就喜欢娘给我裁的衣裳,娘说只能给家里人做衣服。”

宋老太太一听,也发现这主意不错,小孩子的衣裳,只要布料柔软些就好,倒也不必用多金贵的料子。更何况宋茹翻过年来就要嫁进去了,给两个孩子做件衣裳以示亲近,对方也挑不出什么错。

这事儿就这么定下了,宋老太太铆足劲儿,要让女儿做两件体现她手艺的衣裳,开了库房,特意选了极其柔软的细布做内里,又挑了王珍刚托人捎来的南方丝绸做外罩。

宋茹针线活做得很有水平,这倒不是宋老太太的家传,而是她在冯家的时候,跟着位守寡的婶娘学的。

对方在夫家守寡,冯家又对嫁进来的媳妇儿吝啬,她难免日子窘迫,只能靠给绣坊做活维持生计。

宋茹常帮她去卖绣活、买针线,偶尔还给她带些吃食用品,她感念侄儿媳妇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最萌撩婚:国民老公限量宠 破事精英:赠予希妄 深圳,欠我一个白领 明星?今日成星 官妻:我本布衣,美人扶助进省委 重生崛起于腾飞时代 那些往事,那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