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2頁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在劉伯承剛滿三歲這年,也就是父輩們&ldo;廬墓三年&rdo;服喪期滿的日子,父輩的6兄弟分家了。每人獲得了十多石谷(當地一石相當於一畝)的田地。

同時,也分攤了因疏通官司欠下的120兩銀子的債。兄長們因為債務拖累而心中有氣,再添上妯娌們的七嘴八舌,便把往日家庭中的脈脈溫情吹颳得蕩然無存。劉文炳雖排行最末,非但不受照顧,反而只分到了沈家灣一帶土質比較差的坡地田和3間破舊的茅屋。這3間茅屋,就是劉伯承度過童年生活的所在。地面是用泥巴夯實過的,又潮又硬。沒有窗戶,全靠門裡透進光亮。

3間屋並列著,門全向南開。其中一間是大人和孩子睡覺的。一間擱置家具和做飯用。剩下一間,按農家習俗闢為堂屋,全家人在裡面吃飯或接待客人,雨天和夜晚就在裡面干編織筐簍的活計。劉文炳雅趣未滅,在裡面掛起幾幅發黃的舊字畫,又將先輩制訂的《齊家規訓》,用楷書恭抄,貼在發黑的牆上。這位被擯出科場的&ldo;泥腳文人&rdo;,別出心裁地把這間破屋命名為&ldo;權理堂書室&rdo;。

劉文炳雖然剛到中年,考場被逐的刺激和貧困的煎熬使他過早地衰老,性格刻板,心情抑鬱。加上身體瘦弱,又常患病,話很少,笑容更難得見。

有時說上幾句,聲急氣短,招人不悅。對孩子更偏於嚴厲。在劉伯承四、五歲時,他就捧著《劉氏家譜》教他認字、記事。這本足有五個銅錢厚的譜書,是劉文炳在遭受挫折以後,&ldo;敬承先命&rdo;,&ldo;掩卷而長思&rdo;,苦苦修訂出來的。他把自己的意願、主張、憤懣和希望,都傾注在這冊小型的&ldo;家史&rdo;里。

期望劉家子弟能&ldo;賢哲挺生,簪纓疊起&rdo;,&ldo;令宗祧生色,譜牒增輝&rdo;。

然而,這些封建正統的家庭教育十分枯燥。年幼的劉伯承只喜歡從母親那裡聽一些活生生的、有趣的故事。母親周寅香(1864‐1946)是四川雲陽縣高陽堰灣貧苦農民周源山之女,從小生長在鐵峰山,身材比一般的四川婆娘要高大壯實,勤勞儉樸。川東一帶的習俗,&ldo;土風坐男使女立,男當門戶女出入&rdo;1。她長著一雙沒有裹住的大腳,是家庭中的主要勞力,不論是下田耕作,還是翻嘗打、曬,都能擺闔得開。至於洗衣漿衫、縫縫補補,更是得心應手的事兒。她心地善良,處事嚴謹,忍得氣,吃得虧。她雖然是麼媳婦,可實際地位卻在其他妯娌之上。兄弟們常議論分家,公公婆婆傷感備至。

她安慰著說:&ldo;老燕銜泥朝朝累,雛燕大了各自飛。&rdo;尤其是她腦子裡積攢的那些諺語、歇後語,說起來一串串的,象什麼&ldo;多栽花,少栽刺&rdo;,&ldo;雞肚哪知鴨肚事&rdo;等等,常常脫口而出。幼年時的劉伯承最喜歡聽母親擺&ldo;龍門陣&rdo;,說天地古今,講人間趣事。象孔融4歲讓梨、嫦娥偷吃長生藥??這些看來有些雜亂的故事,卻象滴滴春雨滲入他的心田。這些,與父親的&ldo;之乎者也&rdo;、&ldo;子曰&rdo;&ldo;詩云&rdo;之類,交口成趣,也算是苦中有樂。對劉伯承日後思想的形成和語言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1杜甫詩:《負薪行》。

第二節最初的腳步

&ldo;泥腳文人&rdo;劉文炳不甘心聽憑命運的驅使,他執著地要把自己通往仕途的理想,爭取在兒子身上得以實現。劉文炳自從遭到&ldo;厄運&rdo;後,就在家管管帳,代人寫書信,也教過幾堂私塾。但在分家後就得以作田為主,忙地里的活計。同時,他也深感&ldo;自家教不成子弟&rdo;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歡喜田園二月春 做个兼职而已怎么加入第四天灾了 薄先生很偏执 都什么年代了,还当平成假面骑士 誤惹總裁:二婚新妻不受寵 為人師表 我很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