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會談陷入僵局後,馬歇爾致電羅斯福總統報告情況。羅斯福電告霍普金斯、馬歇爾和金海軍上將,說他對倫敦會談的令入失望的結局並不感到特別驚奇,並指示制訂能使美閏陸軍在1942 年參加對德國法西斯作戰的其它戰役計劃。羅斯福提出了5 個戰役方案,並優先考慮在北非登陸。接著羅斯福又向在倫敦的美國代表發了一份電報,重複說他現在贊同1942 年在北非實施進攻作戰。
接到羅斯福總統的新的指示後,英美倫敦會談重新開始,7 月24 日雙方就1942‐1943 年實施戰役的問題迅速達成協議井通過了備忘錄。備忘錄寫道:
假如在9月15日以前出現了俄國人在東線的抵抗停止或急劇削弱的徵兆而使順利實施&l;圍殲&r;戰役的希望變得渺茫,那麼,就應當定下在1942 年12 月以前的短期內實施在西北非沿岸登陸的共同戰役的決心。因此,必須立即制訂這種非洲共同戰役計劃並確定集中交通工具、海軍力量和部隊的最後期限,以便在1942 年12 月1 日以前實施登陸後第一梯隊的登陸行動。
不言而喻,實施非洲戰役,實際上排除了在1943 年順利實施&l;圍殲&r;戰役的可能性&rdo;
雖然一致通過的這份備忘錄具有折衷性,但邱吉爾明白。在法國登陸的&ldo;痛擊&rdo;計劃已被擱置起來。他高興地寫道:&ldo;&l;痛擊&r;計劃就這樣束之高閣,&l;體育家&r;計劃得到了應有的重視。馬歇爾和金雖然不免有些失望,但也服從了他們總司令的決定。&rdo;
邱吉爾高興地為他一致寵愛的&ldo;體育家&rdo;計劃起了個新名字,叫做&ldo;火炬&rdo;。7 月25 日,羅斯福總統電達霍普金斯&ldo;不遲於10 月30 日&rdo;實行在北非登陸的計劃,應即著手進行準備工作。當日,美同會談代表離開多霧的倫敦城,啟程返回華盛頓。
這樣,1942 年7 月邱吉爾成功地使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的訪問成果毀於一旦,天平向推遲開闢第二戰場方向傾斜。
中國西漢時期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有一句名言,叫做&ldo;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rdo;這種利益升格到國家關係中,即是以國家利益為處理國際關係的最高準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英、美之間的聯合與分歧說到底也是國家利益之爭。為了打敗威脅全人類命運的德意日法西斯這個共同目標,英美與蘇聯這三個意識形態不相同的大國走到一起來了,結成了同盟。但是所追求的國家利益不同又使三大國在開闢第二戰場問題上出現了嚴重的分歧。
蘇聯抗擊著法西斯德國的陸空主力,承受著比英美更大的軍事壓力。蘇聯要求英美在西歐迅速開闢第二戰場,置法西斯德國於兩線作戰的困境並加速其敗亡的進程,是完全正當的。
英國在開闢第二戰場中負有主要責任,因為英美兩國的陸海空軍要以英倫三島為基地,沒有英國的積極合作開闢第二戰場是不可能的。但是英國曾經是世界頭號霸主,擁有龐大的海外殖民地,大西洋和地中海是其兩條主要的海上補給線;英國傳統的外交政策是維持歐洲大陸的勢力均衡,不允許任何一個大國獨霸歐洲,所以英國在反對德國在歐洲大陸的侵略的同時,又千方百計防止蘇聯過份強大,寧願看到德國和蘇聯兩敗俱傷。邱吉爾為了英國的國家利益,奉行一種邊緣戰略,即首先控制北非地中海和東南歐,這樣既可確保英國的地中海航線,又可確立未來遏止蘇聯的基地。為此,丘占爾不遺餘力。艾森豪回憶邱吉爾時寫道:&ldo;他是一位很有威望的領袖。他具有英國人在困難時所表現的勇敢堅定、在順利時所表現的因循守舊的典型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