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73頁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甲午戰爭後,中國民族危機日益加重,光緒帝受維新思潮推動,深知&ldo;非變法不能立國&rdo;,決心改革。1898年6月11日,頒布&ldo;明定國是上諭&rdo;,開始變法維新。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屠殺維新黨人,戊戌變法失敗。

光緒帝出殯

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前夕,光緒帝有&ldo;留京以鎮人心之意&rdo;。慈禧太后卻挾其逃往西安。光緒&ldo;力圖振作&rdo;之願望始終無法實現。1908年11月4日突然猝死,疑被毒死。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病入膏肓的慈禧太后命太監把她抬到瀛台,抬到被她囚禁了10年之久的光緒皇帝床前。病體沉重的光緒皇帝和病體更加沉重的慈禧太后沉默無語地對視著,在沉默的目光中維新派領袖向保守派首領做最後的抗爭--只要能比她活得更長,就有機會實施慈禧太后所反對的維新主張。

就在這一天,光緒皇帝死了。

第二天,慈禧太后也放心地一命嗚呼。

歷史之迷就這樣留給了後人:是不是慈禧太后害死了光緒皇帝?

光緒皇帝的一生,都活在慈禧太后的陰影之下。

他從五歲就開始當上了一國之君,但是實權卻握在&ldo;垂簾聽政&rdo;的慈禧太后手裡。光緒皇帝即位十五年後慈禧太后假託&ldo;撤簾歸政&rdo;,卻依然控制著政令,掌握著對大臣的任免權。

光緒皇帝終於有了親政的機會,那時的中國在甲午戰爭中被強鄰日本打敗,飽受列強欺凌。年輕的皇帝血氣方剛,表示&ldo;決不做亡國之君&rdo;,毅然採納了康有為和梁啓超的維新變法主張。從1898年6月11日起,光緒皇帝宣布變法,頒布&ldo;定國事&rdo;詔書等數十道改革詔令,力圖使中國強大。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ldo;百日維新&rdo;。

權力欲極強的慈禧太后惟恐大權當真落到光緒皇帝手裡,並且嫉妒仇視光緒皇帝的變法圖強主張,她利用強大的保守勢力發動了&ldo;戊戌政變&rdo;,在菜市口將譚嗣同等六位維新志士斬殺示眾,通緝康有為和梁啓超,把光緒皇帝囚禁於瀛台。同時下詔書宣稱,她&ldo;經皇帝再三懇請訓政,從明日起坐殿辦事。&rdo;

從此,光緒皇帝失去了政治權力,也失去了人身自由。

為了防止光緒皇帝與外界聯絡,慈禧太后命令將圍牆加修成雙層。水中島嶼瀛台通往勤政殿的橋鋪成活動式橋面,隨用隨拆,橋端設有慈禧太后親信太監的監視房。

支持光緒皇帝變法的珍妃被慈禧太后打入冷宮。光緒身為皇帝,為了與他所愛的珍妃見一面,不得不在深夜由心腹太監冒死拉船偷渡。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時慈禧太后倉皇出逃,匆忙中還不忘把珍妃投入井中淹死,可見慈禧太后是多麼仇視一切與維新沾邊的人。

光緒皇帝在囚禁他的瀛台度過了十年。淒涼中度日如年,他的健康每況日下,逐漸心力交猝,終於在1906年病情惡化。

為什麼光緒皇帝恰巧先慈禧太后一日死亡呢?

作為政治權利上的死敵,慈禧太后的確有著必須讓光緒皇帝先她而死的動機。所以後人不可避免地要猜測這巧合背後的真相,要相信正是慈禧太后害死了光緒皇帝。

本世紀三十年代,埋葬光緒皇帝的陵墓被盜,據說被抻到寶床底下的屍身是光緒皇帝的遺體。八十年代清理這座陵墓時檢驗了那具屍體的骨骼,卻未見中毒成分。

難道光緒皇帝是被慈禧太后氣死的?

這段公案的歷史真相迄今仍然是個眾說紛紜的無解之迷。

☆、第三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東風吹桃李 嬌靨 傾城男後 我師尊他真香了 妻心難測 被惡龍搶走之後 最後的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