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半夜,邱吉爾和哈里曼滿意地離開克里姆林宮。
其實,邱吉爾並沒有說服史達林。英、美政府放棄&ldo;鐵錘&rdo;計劃,顯然只是從本國利益出發,不願為處於戰火中的蘇聯&ldo;兩肋插刀&rdo;,這對正在為生存而戰的史達林是當頭一棒,他內心的憤怒是可想而知。
第二天,史達林向邱吉爾和哈里曼特使遞交了一份措辭強硬的備忘錄:
&ldo;蘇聯統帥部是以1942 年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為前提來制定自己的夏秋軍事行動計劃的。
英國政府拒絕在1942 年開闢第二戰場,對蘇聯人民是一精神打擊而且使紅軍在前線的態勢複雜化。
我和我的同事認為,1942 年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已經具備極為有利條件。因為幾乎所有德軍精銳部隊都調到了東線。1942 年不僅可能而且應該開闢歐洲第二戰場。我為此事曾力圖說服英國首相先生,不幸未收成效,而美國總統代表哈里曼先生在莫斯科會談中則完全支持首相先生。
史達林(簽字)&rdo;
邱吉爾不由得為英、美政府決定滔滔不絕地爭辯一番。經過一陣唇槍舌劍,&ldo;兩巨頭&rdo;還是以大局為重,握手言和。臨別之夜,史達林在他私人別墅孔策沃設宴為邱吉爾餞行。兩位政治家談笑風生。16 日晨,邱吉爾如釋重負離開莫斯科。在飛機上邱吉爾暗自慶幸,本來英、美毀約很容易變成同盟國的一場災難,現在卻使英、美和蘇聯的戰時關係達到一個新的階段。
史達林對邱吉爾的來訪,由最初的熱切期待到憤怒和失望,最後不得不咽下邱吉爾給他帶來的苦果。大敵當前,他不能與盟國弄僵,只能在心裡罵一句:狡詐的英、美資產階級。
一想到盟國在緊要關頭竟然見死不救,只在北非戰場上無關痛癢地擺擺樣子,反而使希特勒更加肆無忌憚地侵略蘇聯,加重蘇軍壓力,他的內心充滿悲憤。
有一點他更清醒地意識到了,在1942 年的蘇聯戰場上。打好打壞都是蘇聯自己的事,不能指望別人來幫忙。
孤立無援的史達林承受壓力之大,痛苦之深可想而知。他明白眼下只有咬緊牙關,背水一戰,頂住希特勒的進攻才是唯一的出路。
所以,當邱吉爾剛剛離去,華西列夫斯基從史達林格勒報告說:德軍又發動了新一輪進攻,戰況不妙。史達林有點失態地對著高頻電話喊道:&ldo;頂住,不准後退。誰違抗軍令,按照第227 號命令處置。&rdo;
4&ldo;不准後退一步&rdo;
第227 號命令是史達林以蘇聯國防人民委員的名義在7 月28 日頒發的,這一命令後來被歷史學家稱作影響了史達林格勒會戰的進程。
那正是希特勒變更部署,將霍特第4 軍團調來攻打史達林格勒,形勢急轉直下、驚心動魄之時。那些日子,史達林焦慮萬分,精神高度集中,脾氣也暴躁起米。
他坐在寬敞的辦公室思前想後,忽然憶起十月革命前的往事。
他是一個鞋匠的兒子,在神學院讀書時就具有強烈的叛逆性格,閱讀了大量禁書,成了&ldo;柯巴&rdo;,一個投身革命的&ldo;無情的人&rdo;。後來是坐牢、流放,流放到西伯利亞伊爾庫次克省的新烏達村。他出生在炎熱的喬治亞,西伯利亞嚴寒可真是嚴峻考驗。曾遇上一次可怕的暴風雪,差點凍死從流放地逃跑,到提比里西。後來又是坐牢、流放,再逃跑。
流放複流放,史達林嘆息道,真是坎坷多難,可他從沒有低頭。最後一次流放,已是35 歲了,這時候他成了職業革命家,被選為蘇共中央委員。後來就和列寧領導&ldo;十月革命&rdo;,炮打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