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戴高樂起先對英美在北非登陸的反應是,在電台上發表演說歡迎盟軍。但是同達爾朗達成的協議激怒了他,特別是看來他和他的追隨者有被排除出北非的可能的時候。為了尋根究底,戴高樂認定由他去美國訪問一次並試圖與羅斯福達成諒解將是有益的。正當他整裝待發去華盛頓的時候,達爾朗遇刺的消息傳到了英國,他的這次旅行很快就取消了。
1942年聖誕節的前一天,一個曾經參加過11月7-8日阿爾及爾政變的青年人開槍打死了達爾朗。這件事情的政治背景是很錯綜複雜的,而且有人企圖遮掩整個事件,所以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在那時只作了既不完全而又被歪曲的報導。根據後來的調查,可以肯定,這次謀殺就是先前策划起義以支持盟國登陸的那一夥中的幾個人所密謀進行的。兩個被認為最有直接牽連的人是,亨利&iddot;德&iddot;阿斯蒂埃和一個頗為神秘的人物,科爾迪埃神父。德&iddot;阿斯蒂埃和科爾迪埃神父兩人都是戴高樂主義分子又是保皇黨,他們的這種混合身份乍看起來似乎不可思議,但在當時卻是非常合乎邏輯的。他們的希望是,一旦達爾朗被清除,法國王位的覬覦者巴黎伯爵將能把所有法國分裂的派別統一到他的旗幟下。但這一計劃成了泡影,因為巴黎伯爵一發覺美國人不會同意這個計劃時就縮手不幹了。
這些情況在當初是不知道的。官方發表的公報暗示說軸心國的特務要對達爾朗的被刺負責;而法國的官員互相隱瞞重要的證據,不讓公眾知道。結果,一種神秘的氣氛籠罩了這次謀殺事件;法國當局極不象樣地匆匆忙忙於12月26日只經過非常草率的審訊就把兇手處決了,這種做法絲毫也無助於消除很快就在阿爾及爾傳播開來的種種猜疑和謠言。
達爾朗之死又把法屬北非的未來政局置於紛亂多變之中。那些組成所謂帝國參議院的法國高級官員想把達爾朗的權力交給諾蓋,但艾森豪在羅斯福授意下聲稱吉羅是唯一可以接受的候選人。吉羅自己不想要這個職位,但在稍經勸說之後同意接任達爾朗的職務。
吉羅執掌政治和軍事領導權後,法國北非當局和戴高樂之間的關係的問題重新又開展起來了。更為重要的是,維希政權和貝當的&ldo;民族革命運動&rdo;的整個合法性問題也得做出決定。儘管這樣,隨著達爾朗從北非政治舞台上消失,方始看來有希望為這兩個法國不同派別之間的和解鋪平道路。
還在11月8日之前,戴高樂就表示願意同吉羅達成協議,當他聽到達爾朗遇刺的消息時,戴高樂就提出同吉羅會晤,以便建立一個單一的法國政權。但吉羅想到他答應過諾蓋不讓戴高樂進入北非的諾言,所以沒有接受這個建議。實際上,吉羅仍然認為自己是貝當的代理人,因而不願意接受戴高樂提出的徹底清洗維希官員的要求。
羅斯福和邱吉爾幾乎從一開始就急於促成這兩個法國人之間的和解,在1943年1月舉行的卡薩布蘭卡會議上他們也朝這一方向努力過。戴高樂一開始拒絕接受邀請到卡薩布蘭卡來,後來雖然在英國人的強大的壓力下改變了主意,但安排他與吉羅之間的會晤未能取得任何協議。
在隨後的四個月里,吉羅在北非的地位逐漸受到削弱。盟軍的壓力限制了他在軍事和政治兩方面行動的自由。在突尼西亞的作戰進度由於時值泥濘和不利於機動的漫長冬季而遲滯下來,以致原來認為法屬北非很快就會不再成為戰場的想法失去了現實意義。為了對付這種新形勢,約於1月中旬把法軍直接置於盟軍統帥之下,這就違反了艾森豪與吉羅在直布羅陀簽訂的協議。
另一方面,在這幾個月里,隨著戴高樂在整個法蘭西世界中威望的提高,戴高樂派在北非的勢力不斷地擴大並增強。戴高樂同法國本土的法國抵抗運動的關係大大加強了他對付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