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45章 意外收获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除了朱孝庄之外,其它三个人见皇帝倏忽之间变了脸色,全都吓了一大跳,慌忙撩起袍衣就地跪了下去。

赵桓俯视着匍匐在脚下的臣子们,用电视里学来的播音腔亲口面授旨意:

“国难当头,正是用人之际,朕今特旨除授通直郎、安陆县令陈规权任少府监,晋职为龙图阁待制!”

“特敕御史台检法官张浚升充御史台监察御史!”

“特敕开封府典狱官赵鼎升充谏议院右正言!”

“铸伪之事,干涉重大,成败在此一举!希冀众卿齐心协力,与朕一道共克时艰……”

这几道旨意看似脱口而出,其实是赵桓深思熟虑的结果。

他们三人都是科甲正途,进士及第,张浚就不说了,不到三十岁而已,在基层多磨练一下没多少坏处。

赵鼎就不同了,年近不惑还只是从八品的京府士曹。

陈规的仕途生涯最为离谱,这么厉害的技术大牛,混了大半辈子连朝官都不是,仅仅只是比选人略高一筹的京官而已。

说啥也不能让实心干事的人流血流汗又流泪了。

事实上赵桓这么做的目的,一是出于补偿心理,二是只有把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

陈规从庶官一跃成为侍从官,看似平步青云,单论资格、能力和年劳,人家早该做到这个位置上了。

至于张赵二人,一则拾遗补阙正是文官仕途从基层通往高阶的必经之路,二则时局艰辛动荡,皇帝的确需要他们公开充当自己的耳目和眼线,随时奏报文武百官的举止动静。

这就说到赵桓对待他们三人的良苦用心了。

要知道,除了皇帝传旨召见,庶官是没有资格请求面对的,倘有要事上达天听,只能以书面形式经由通进司呈上御览。

宰执大臣、侍从官和台谏官就不同了,随时可以通过阁门司和内侍省请求入宫觐见皇帝,不会耽误什么大事急事要事。

面对皇帝的恩宠信赖和良苦用心,伏在地下山呼万岁的陈规、赵鼎、张浚三人,自然感激涕零。

他们除了表示披肝沥胆、勤劳王事之外,这个时候说什么恐怕都是多余的了。

从府司狱临时羁押室里出来之后,君臣一行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去。

这条监区长廊的左右两侧,全是关押囚犯的监舍,屎尿、汗臭以及荷尔蒙外溢出来的骚气混合在一起,味道十分感人。

全身上下被黑衣斗篷裹得严严实实的赵桓,摸出早上在皇后阁用过的那方红罗香帕,悄悄遮住口鼻,心里想着赶快逃离这个人间地狱。

走着走着,忽然有种异样的感觉袭上心头,他下意识地扫视过去,但见两侧监舍里面紧挨木柱栅栏的地方,挤满了黑黢黢的模糊人群,一个个瞪着绿光闪闪的眼球,正寂然无声地贼视着他们这些不速之客。

来时怎么没发现这种情况?赵桓暗自疑惑。

走廊里的气氛随着人群的骚动,陡然变得紧张起来,就在这时,突然有人高声暴喝了一句:“官家!小民冤枉啊!”

一石激起千层浪,刚开始是几个,十几个人在齐声附和,慢慢地各个监室里的喊冤声此起彼伏,很快整个监区便沸腾起来了。

赵桓只在电视剧里见过当街拦路告御状的百姓,没想到今日却在府衙大牢里亲身体验了一把,当即脸面就挂不住了,扭头喝问随行众人:“怎么回事儿?”

他这话分明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囚犯怎么知道朕的身份?二是这么多人有何冤屈?

虽然没有指定谁来回答这两个问题,但身为典狱官的赵鼎显然难辞其咎。

他早就吓出了一身冷汗,正想把当值狱吏叫过来盘问,就在这时,侍卫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这鱼钩我不敢用 穿越第一天,诸葛亮病逝五丈原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开局就带唐太宗造反 寒门仕子 大秦潮公子 不见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