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四百六十章 日暮途穷 (第2/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有定论,不妨直言。”

诸臣之首赵鼎,沉声道:“禀陛下,臣等以为,去尊号之事,万不可答应,大宋绝不可降为方国。至于那三路之地,荆湖南路战乱经年,已成焦土,这个烂摊子送与华国倒也无妨;江南西路匪患猖獗,剿之不灭,赋税难收,徒耗钱粮,留在手上亦是累赘;福建路尽在华国兵锋之下,无十万大军,难以戍守,纵想保之,亦是难为……”

赵鼎的说话声,被赵构剧烈咳嗽打断,内侍慌忙为官家抚背顺气,奉汤以伺。

赵构饮了汤药,气息顺了些,方才微微喘息道:“诸卿之意,三路之地,可予?”

南宋君臣都没有提第三条进贡之事,相对于前二者而言,这实在不算什么事,而且华国要求的进贡也不多,无非就是要个宗主国的面子而已。这点两国都心知肚明,倒不会在这小事上扯皮。

张浚扬了扬眉,想说什么,却感觉被秦桧扯了扯袖子,终于把话吞下去。说实话,最不想交地盘的就是他,但实在没办法,没钱没粮,那来的军队,没有军队,怎么守地盘?现在把这些已成烂摊子的地盘交出去,卸下这个沉重的包袱,可以集中力量,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到一处,方才能锻造出一支堪能保卫朝廷的精兵。

这是目前为止,唯一可行之策。若能以这些沉重的代价,换得休养生息的时间,还是值得的。

三位重臣的沉默,代表默认。

赵构再问:“依诸卿看,此约若订,华国是否会遵守承诺,再不南向?”

秦桧应道:“岭南乃穷恶之地,华君要之何用?背负背盟恶名,为取氲瘴之地。何等不智?”

赵构满意点头:“争取保留帝号,其余条件,皆可答应。”

待赵鼎、张浚离去之后,赵构独留下秦桧,屏退左右,缓缓道:“刘、张及诸将近来如何?军心如何?”

秦桧近前低声道:“回禀陛下,刘平叔(刘光世)、张伯英(张俊)、王子华(王德)、杨公浩(杨密)诸将。近日频聚,虽言所为军事,但营门一闭,内中如何,无人知晓。陛下。值此人心惟危之际,不可不防啊!将犹如此,军心更是……”

赵构细长的凤眼眯缝,苍白如敷的脸色,此刻更是难看。

秦桧偷望了一下官家脸色,轻声道:“和议若成。则大局可定,乱兵悍将,实为圣朝之大忌。祖宗之法。早有明训啊……”

赵构微不可察地点点头,闭目挥手,当秦桧长揖退出之后,赵构双目倏睁。一双泛黄的眼瞳,阴森得可怕……

……

绍兴四年,二月,华国与宋国和议签订,宋主去帝号,称宋王;割让三地;岁贡银、帛。两国以岭南为界,互不侵扰。宋国最终还是没能保住尊号。降为郡国。

四月,朝廷下旨,刘光世平叛有功,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封荣国公。张俊授签书枢密院事。这最为常见的收将权之法,二将岂有不知之理,均以有疾,向朝廷奏呈交出兵权。

按常理,刘光世卸职之后,接任的应当是王德;而张俊卸职之后,接任的应当是杨密。但令人意外的是,接任御前右军的却是另一员南宋宿将解潜;而接任御前巡卫军的,则是张公裕。

这一下,引发了两军严重不满,更令两员大将一肚子火。如果说,接替张俊的解潜,还算是一位老资格宿将,军功资历不在杨密之下,扬密虽有火,却不得不憋着的话,那张公裕接替刘光世,可就令王德火大了。

南宋初的将领,没几个是好脾气的。别的不说,单说上面几位:历史上,解潜就曾与王彦在干过仗,两军因逃卒之事,军士交斗于市,并最终造成王彦被贬,离开八字军。王德,这位号称“王夜叉”的悍将,更是在苗刘之变时,拒绝服从韩世忠的指挥,并在争执中,杀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南游记:大唐三藏义净传 大唐说书三年,李二造了个地球仪 争春秋 这个穿越有些不正经 穿越之神医王妃 三国:从不让董卓进京开始 天生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