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六十二章 你不仁我不义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同文,行同伦,息贯革之射,而包干戈以虎皮,德着刑措,幽遐罔间,端尾垂衣,而天下晏然穆清也哉!理有所不能,势有所必不可也,亦安夫所遇之理而已,必不悖礼妄动,以自速咎。其六,夫国者亦然。启基图者,道也;结人心者,义也;维持统体者,纪纲也;培植本跟者,风俗也。

大蒙古国信使、翰林侍读学士郝经从历史纵横以及政体纲纪进行了肯綮启蒙,述说大一统有百利而无一害,娓娓道来直击心扉,这一篇壮丽乐章响彻云霄,就好似行云驻足为之而动容。

宋国丞相贾似道看到郝经肺腑之语竟有万言,禁不住心潮澎湃,感触良久。自己作为一国丞相,明明知道两国相交不稽留来使,可为了留住国宝级人才,为了大宋基业得以稳固,自己这是在赴汤蹈火,无异于火中取栗而已。这也是自己不得已而为之。

俗话说:捆绑不是夫妻。贾似道一厢情愿,只是徒劳罢了。

宋国士大夫李庭芝下令卫司愈正式通知郝经,蒙元国信使被宋国永久稽留。

郝经得到准信后,对回国不再抱有任何希望。自此以后,郝经潜心治学着书立说。

中统三年(1262年),元世祖忽必烈平定阿里不哥严惩李坛叛乱之后,便委任董文炳代替史天泽两万户,为邓州光化行军万户、河南等路统军副使。

忽必烈收到郝经鸿雁传书后,感到宋国太不仁道了,想当初,宋国主动联系蒙元要求联合起来共同灭金,并签订了双方互不侵犯条约,以及越界到宋国的臣民应该按协议送出国境,宋国不但不照办,还给加官加爵甚至给保护了起来,代表人物有叛将张世杰山东军阀李坛。对于宋国出尔反尔的这些做法,本来就让忽必烈不满。没有想到,元朝政府派遣的以郝经为首的国信使团到了宋国,就杳无音信。

忽必烈多次派遣使者到宋国追问郝经的下落,结果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这时,郝经的家人好几年没有得到音信,一个个急得心急火燎,夜不能寐食不甘味。

至元年间,郝经的弟弟郝庸上书忽必烈,要求奔赴宋国问罪。忽必烈慷慨允诺。谁料,作为大元枢密院都事的郝庸刚到宋国建康(今南京),就被宋国政府给截了回来。

大汗忽必烈获悉后,大动肝火,恼怒异常。他浮想联翩:想当初,金国金太宗刚即位不久,便授予大将军完颜宗翰专断权。完颜宗翰也对宋朝招纳从金国叛逃的人的行为很不满,于是上奏道:“当初我们讨伐辽国的时候,为了争取宋朝和我们结盟,答应把燕京割让给他们。盟书上明明规定了不能收容对方逃亡的人,可现在宋朝在边境上肆无忌惮地招纳叛逃之人并给予赏赐。我们多次开出逃亡者的名单向童贯索要,但是规定日期都过了还是没有一个人被送回来。我们结盟一年就这个样子,哪里还能指望以后呢?而且宋朝还要让我们割。

让山西给他们,我请求不要割让。”金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

由此,忽必烈认为,宋国联合金国灭掉辽国,后来又联合蒙元灭掉了金国,甚至暗结山东军阀李坛反抗蒙元。宋国常常借力打力实现自己心中的快慰。不仅如此,宋国背盟弃义,自己一心大张主,全然不顾对方的感受。这能行得通吗?不行!这绝对不行!

尤其宋国政府稽留大元国信使团,已让大汗忽必烈出离愤怒了。面对宋国猥琐的行为,不灭掉何以安心?

有人曾给忽必烈一首宋国林升的一首诗《题临安邸》,诗中写道: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忽必烈阅罢,对于诗人的客观描述,发现宋国政府已腐败不堪,离心离德。当然,拥护赵家班子渐成寡助之势。忽必烈看到自己势力日益壮大,各个地方势力纷纷投靠过来,比如宋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盛唐风流 大筒木宁次 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 我的亲奶野奶和后奶 翻云 翼瑾风云记 绝世修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