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干,但是不硬越嚼越香,“哎呀真好吃”英梅说,“这不是烙饼吗,为什么叫锅盔呢”英巧问,“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还是秦始皇灭春秋六国,打仗的时候发明的,这干粮带到路上过几个月也不会霉变”英杰大哥说。“那这饼是怎么做的呢”,大姐竞芳问,“我知道用锅烙的呗”英梅说,“你烙个试试,这么厚等烙熟早就糊成黑粑粑的了,你看人家这饼的颜色白里透黄的,看着就想吃”英武说。“饿们似用柴,小小地火慢慢炕熟地,面活地软硬也很重要”春芳说。“看见没,这里边有技术”英武说。
七哥说“还有一种饼,也是秦始皇打仗的时候发明的,煮一大锅羊肉汤,士兵们每人盛一大老碗,把饼掰成碎块泡进去,羊肉、葱花、香菜、粉丝绘在汤里,别提多好吃了”,听七哥说完我都要流口水了,春芳说那叫羊肉泡馍。三姐对春芳说“我明白了,难怪你们当地人都用大碗吃饭,一大老碗汤凉的慢。
大家吃饱喝足,谢过春芳,我们继续向上准备登顶。过了龙湾村,上边还有一个村子叫西张坡,从这个村子往上,坡度比较陡,我们拽着路边的茅草,在蜿蜒的小路上手脚并用。六七十度的陡坡上,长着很多高高的刺槐,槐花开的正旺,阵阵香气扑鼻而来。有人在前边喊------到了。低头弯腰的爬上来,已经大汗淋漓。突然眼前一片豁亮,原来山顶是一马平川,绿色的麦田向远方铺展开去,这简直就是大平原吗,怎么会这样,一直以为自己是在爬山,原来只是上了一个六七百米高的台阶,又到达了另一个平地,“这就是陕西黄土高原典型的台塬构造,别小看,它一直绵延到南边的秦岭山”,英杰大哥手指着南山的方向说。“据说以前这里曾经还有白鹿出现过”英巧说。
站在塬顶,风掀动衣襟凉快了许多,从东到西绵亘数十里的“白鹿原”,像秦岭张开的臂膀护佑着西安市的宁静。
回望刚刚爬过的山坡,空工院的一片楼房缩小了很多,虽然没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但视野宽阔了许多,巍峨的秦岭影影绰绰,脚下的灞河像一条白练蜿蜒着从东边流泄而下,滔滔的河水日夜不息地诉说着远古的秘密。
我想也许洪荒之初灞河水非常之大,我们脚下这里,树木繁茂野草葱郁,动物成群,有白鹿到河边饮水,于是这里就有了“白鹿原”这童话般的名字。
远望灞河对岸的骊山清晰可见,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杜牧的“山顶千门次第开,-------无人知是荔枝来”。成了骊山永远的故事。
我们转身向黄土塬深处走去,在田埂小路上碰见老乡打听,前边是什么地方,老乡说“再往前就是狄寨,狄寨前边不远还有荆峪沟,是条大河沟”,“那还有多远呐”,英武问,“20 多里吧”老乡说。“我可不去了累死了”,英梅说着一屁股坐在地上了,我也跟她一起坐下了。大姐说以后再去吧都走不动了。
在不远处的麦田里一个四四方方的大土包,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咱们到那上边看看吧”,英巧提议说,三姐把我和英梅拉起来,沿着田埂走不远,就到了大土包跟前,上面长着荒草,底下散乱着很多灰色的瓦砾,英杰大哥捡起来几块,看了看说“这是汉代的瓦当,你们看这拱形圆头上的花纹,还有这瓦的形状------,没错,这应该是个汉代的墓葬,我听说过以前这里叫霸陵原,汉文帝的墓就在这附近,不知道这个是不是,以前这一片都叫灞上”。
疲惫的我们在回来的路上,都一瘸一拐的了,三姐说春芳几乎每天都要爬一次山,看来我们是缺乏锻炼。“得令官”英武掰了几根木棍,给我们几个女孩子杵着,下山时就能站稳了。
走在路上英杰大哥问我大姐竞芳“你下半年该考大学了吧”,大姐说“是啊,有机会我还想向你讨教,如何备战高考呢”。英杰大哥思忖了一下说:“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