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72章 南方古猿首现家庭形式 (第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猿,并赢得世界声誉。

在非洲,发现了大量的南方古猿花化石。这些化石具有相同的特点,比如都能直立行走,但是他们之间又有一些差别。因此,研究人员把发现的这些材料分为四个种类,即阿法种、非洲种(纤细种)、粗壮种以及鲍氏种。关于这四个种如何演化,谁与谁有着祖先和子孙的关系,谁又直接发展成为我们现代人了,古人类学家们有许多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从最早的阿法种向前演化分为两支,一支经过非洲种发展成粗壮种,最后在大约距今150万年前绝灭了;另一支则向着人类进化的方向发展,经过能人、直立人,直到我们现代人。但也有人持不同的观点。

南方古猿的体质特征是:头骨枕大孔的位置接近颅底中央,骨盆比猿类宽。所知道的南方古猿包括几个不同的种。有的身体粗壮,脑子比较大;有的身体比较矮,脑子比较小;有的有比较明显的类人猿特征,有的明显属于人的类型。但是,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即都已能直立行走,使用天然工具,离开森林,活动于开阔地带。南方古猿处于从猿向人的转变过程中,失去了一些猿的特征,比如尖锐的牙齿和锐利的爪子;他的生活环境又发生了改变,从树栖的丛林生活来到了地面。在那个时候,与其他凶猛的动物比起来,南方古猿处于弱势,因为他没有其他动物的利爪和尖锐的牙齿,两足又使他跑动起来非常慢。所以,有的科学家推测南方古猿可能已经能够制造工具来应对复杂的环境。然而,南方古猿太小的脑容量又推翻了科学家的这个推测。所以,在那个时代,南方古猿的生存是非常艰难的。他们没有能力去追捕凶猛的其他动物,反而一不小心,很可能就成了其他动物的美食。

基于此,有的科学家推测,南方古猿的生活方式可能为群体生活。他们组成一个集体,共同寻找食物,共同防止其他猛禽野兽的攻击。被发现的“古墓地”也证明了这一点。

古墓地又被称为“第一家庭”。是约翰森率领的一支国际考察队在哈达地区发现的。古墓地里凌乱的埋葬着许多碎骨化石,至少有13个人以上,这些人中有男有女,有大人也有小孩,这是人类最早的集体合作的证据。这种场面的发生,可能是因为某种自然灾害,比如泥石流或山洪爆发突然来临,而这10多个人当时正在一起集体活动,来不及躲避,一下子被冲跨的石头淹没,埋藏在一起了,所以约翰森把他们称为“第一家庭”。

虽然第一家庭不幸被掩埋,但家庭形式流传、固定至今。各个家庭也都担负起了相应的职能。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不做女主做系統 真千金重回修羅場 分手后我依旧倾倒众生[重生](GL) 一覺睡到和離後 炮灰男配他變甜了[穿書] 武俠世界大冒險 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