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90章 史前早中期主要文化代表 (第1/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在古代近东地区,人类由原本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逐渐过渡到基本定居生活,不过这种定居生活经历了长期地适应过程。在美索不达米亚东北部的莫耶,从公元前7000年地层处,考古学家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村落,从中出土了石制锄头、人工种植的大麦、小麦和各种豆荚,还有驯化的山羊和绵羊的骨头;从同一地层还出土了大量野驴和瞪羚的骨头及蜗牛、橡树子、阿月浑子等采集物。这说明该处是一个正处于过渡时期的定居点,此处的人们在初期尝试种植和畜牧的同时,继续保持着原本的狩猎采集生活方式。考古发现表明,公元前7000年--前60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出现了多处繁荣的文化。

1、欧贝德文化:公元前8000年左右,欧贝德人的祖先驯化了动植物,他们饲养牛等牲畜,并从事渔猎活动。欧贝德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已掌握了先进的人工灌溉技术,学会了种植大麦、小麦和亚麻等农作物。盛行铜、石材、木材的交易。这里的小城镇多以神庙为中心而建,但遗址中发现的居住房屋构造简单,除苇棚外,有的也用土坯建造。在埃利都遗址、乌尔城址、欧贝德遗址中,均发现欧贝德文化的墓葬。墓圹呈方形,葬式为仰身直肢单人葬,但也见有若干合葬墓,有的在死者身上撒赭石粉或在头部放一赤铁矿石。幼儿则葬于陶器之中。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发现有屈肢葬例,显示出较明显的地方特色。

欧贝德陶器以半球形小碗及奇异的几何图案装饰最富特征。陶器主要为素面的粗制陶和彩陶。晚期出现轮制陶,器形有高脚杯、瓶、碗、椭圆形大盘及流前端外张的带流陶器。彩绘多为黑、绿、棕色单彩,纹饰母题以动物、植物、几何形图案为主。除陶容器外,其他陶制品有纺轮、饰物、人像。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发现有陶镰、陶斧。欧贝德文化的遗物还有石锹、石矛、石片、骨锥、骨镞等。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发现有少量印章,个别遗址出土有铜制品。墓葬中发现有红陶制人物小雕像,均为裸体,头部呈蜥蜴状。女性雕像大概象征母亲女神;男性雕像的臂、肩、胸部有很多泥丸,左手执一小杖,它的出现标志着母权制社会向父权制社会的过渡。

2、哈苏纳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6000年,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地区。

哈苏纳文化,其显着特征是有刻纹陶和彩陶。器形多矮颈球体罐和钵,彩绘为红色或黑色,纹样简单,仅见人字纹和三角纹。居民种植大麦、小麦等。已知人工灌溉,饲养绵羊、山羊、牛和猪。工具多石镰和石斧。遗址中房屋密集,反映出文化的繁荣。当时流行女性崇拜,出土有女性塑像。还发现不少玉髓珠串及印章等。哈苏纳文化,西亚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哈苏纳文化的显着特征是有刻纹陶和彩陶。器形多矮颈球体罐和钵,彩绘为红色或黑色,纹样简单,仅见人字纹和三角纹。居民种植大麦、小麦等。已知人工灌溉,饲养绵羊、山羊、牛和猪。工具多石镰和石斧。遗址中房屋密集,反映出文化的繁荣。当时流行女性崇拜,出土有女性塑像。还发现不少玉髓珠串及印章等。

3、哈拉夫文化。约形成于公元前第6000年末,晚于西亚新石器时代的哈苏纳文化;约在前4400--前4300年间为欧贝德文化所取代。哈苏纳文化的年代为前5500--前5000年,欧贝德文化的年代为前4300--前3500年,因此哈拉夫文化的年代可确定在前5000年--前4300年之际。位于伊拉克摩苏尔市以北、底格里斯河东岸6公里处的阿尔帕契亚遗址是哈拉夫文化的一处典型遗址。

哈拉夫文化是西亚铜石并用时代文化,是一种新石器文化,即陶器文化。整个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伊朗、亚美尼亚的交界地带星布着各种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而叙利亚库尔德斯坦哈塞克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玩野了,霍总的小娇妻是真大佬! 新婚后爱(H) 悍婦的古代生活 小情人(h) 骤雨(1v1 出轨年下) 枭宠成瘾:病娇少帅的娇妻是大佬 ABO特浓信息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