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95章 连锁反应(一) (第3/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打赢了,朝廷有说要奖赏刺史禹万诚吗?润州打赢了,那节度留后刘澄还被江国公一刀砍了!

杜真心意已决,就要在这溧水城北,胭脂河畔,与宋兵野战。

且不说溧水战事即将爆发,曹彬这时也在积极准备再建长江浮桥。

金陵城墙坚固,曹彬从未指望过能够一鼓而下,只能行长期围困。但是金陵既为唐之首都,又是紧邻宋国边境,为战事储备的物资极多。因此,四面围城的时间必然短不了。而宋行吞并唐国事,当然不能向吴越军一样肆意劫掠。

这种情形下,曹彬所部十余万大军的补给工作就极为繁重了。

然而,樊若水的重建浮桥一事,却是受限于生铁不足。宋军于十月出兵,围金陵时便已入冬,因此各类军需当以粮秣为重、战械次之、冬衣等御寒物再次之,其他便要靠后。

樊若水想利用唐国的采石铁场,却发现生铁存货早已被人扫荡一空,便是铁炉也被破坏殆尽,矿工炉工大匠等俱不见人影。但樊若水已无退路,只得一面向赵匡胤请示从汴梁运生铁,一面在采石附近搜罗人员,欲修复采石铁炉来炼生铁。

然而,也是樊若水时运不济,运送五万斤生铁的三艘三百石船,千辛万苦地从汴梁而来,正月里在长江真州(今仪征)段江面上,突遇大风,竟沉了一艘,还有一艘勉强冲至岸边搁浅倾覆,生铁亦是难以装卸。

樊若水修复采石铁炉之事,也是在二月份,总算拆东补西的凑起来一座铁炉,不料还没点火,便在一个月黑风高夜,遭到一伙百余人的敌军袭击,要不是樊若水见机的快,及时躲入铁场宋军营垒内,便怕是要交待在那里了。等宋军营垒守军出营反击,敌军早已再将铁炉焚毁,便是那些工匠也是逃之一空。

等到三月份,宋军再次从汴梁运来五万斤生铁,樊若水这才在采石南岸,再造铁桩。这数月间,樊若水也早已选定地址,待得生铁一到,便熔铁建桩。

三月中旬,樊若水于采石两岸,费铁近六万斤,建得铁铸基桩六个,以此为南岸桥基,再建浮桥。

这次,两岸既无大军簇拥,亦无曹彬等诸将观摩,仅有负责大军后勤的京西转运使李符益在场见证。浮桥既成,李符益自是兴高彩烈,樊若水却殊无高兴之意。

无他,时机错失尔。如今除了东面行营外,南面和西面行营均在补给不畅的情形下,以压倒性的优势压着唐军打。这时采石的浮桥作用,也就是对转运使李符益有用而已,对曹彬等诸将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了。

不管怎么说,樊若水二次建成的采石浮桥,又给金陵南唐朝廷信心以沉重一击。

认为宋军在采石建浮板,不过是小孩玩过家家游戏的徐铉,便病倒了,不能来上朝。张洎怀疑徐铉病倒是假,没脸来见李煜是真。不过这个时候,也没有必要踩徐铉了。

“如今之计,还是应使朱令赟派大将率水军自上游来攻采石浮桥!”张洎建言道。宋军兵围金陵,对宋国的后勤也是一大挑战,浮桥建成,使得宋军可以更长时间、更从容的围困金陵。唐军无论如何,总要有所反应。

李煜便把目光投向陈乔。陈乔犹豫了一下,道:“还可以给魏王下道命令,看宁国军水营能否配合攻采石浮桥。”

李煜倒是一楞:“宁国军何时有了水营?”

陈乔便道:“去年三月份时,宁国军便以宣窑被山海盗袭击事,上文欲建水营防守水阳江。四月份时臣便同意了,亦经陛下用印。”

李煜楞了一下,也不能说自己忘了这事,更不能说自己根本就没看,便略过不提:“如此便按两位爱卿所言。”

张洎冷眼旁观。陛下的心思也不难猜,如今魏王便如五代时的节度使,实是已经对皇位带来威胁。而陈乔特意提及这事,却是没按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犁汉 朕非汉废帝 兵者为王 清末一盏灯第二部 三国:穿越者遇到刘备重生 皇后太强大:皇帝神马都是浮云 永乐家的绝世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