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四十章 清官明士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距离耀州一百五十里的京兆府!

此刻已经有将近五万灾民涌入周遭县,蓝田、高陵、泾阳、醴泉损失最为严重。

灾民已经形成了有组织的抢劫,更有一些人直接落草为寇,数百人为伍,打着替天行道的口号砸抢。

反正他们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横竖是个死,灾民们发现成了匪寇后,心里便无负担,总之一起哄抢,加入的人越来越多,似是成了气候。

京兆府最高长官,知永兴军兼任安抚使司韩涟速调三百厢军,二百乡兵,在五百守城精锐军的带领下,共计一千人,分于四队,分别赶往各县救援。

分到各个县的只有近二百多人,在数万灾民中根本起不到作用。

若不是要增派人手,守护城中军粮,他早就将让剩余兵力一起肃剿闹事的流民了!

韩涟虽主政一方,但也苦无精锐兵力可用,厢军的精锐都被抽调到了京都,成了禁军。

但进士出身的他,既食君禄,当尽君事。早就于一日前于城外支起了粥棚,可由于灾民实在是太多了,有的灾民根本等不到施粥,就一命呜呼\b。

本来当地财政就捉襟见肘,这些粮食还是他去找富商募集而来。

解不了大患!

灾民构成本就复杂,不乏地痞流氓,作奸犯科之人。

经此一乱,他们一路上兴风作浪,可以说抢劫村子除了西夏死士的煽动,和他们也不无关系。

眼下根本毫无精锐可言,平日无事,这些兵力守城也还尚可,可遇到多县遭遇抢劫,士兵们疲于奔命,根本不是个办法。

京兆府十四县最为严重者乃为高陵县,其县八乡七十六村,约有半数遭遇了流民哄抢。

几位都头带着手下的兵还有厢军和乡兵,本就是三个来源不同的兵种,到了各个县衙后,在县衙捕快的带领下,只能分散而开,多半是无济于事!

有总比没有强,这些领着俸禄的兵,虽说是战斗力不强,但总能够挑到落单的灾民,强打一顿,遇到那数百人,数千人集结的队伍,他们则是绕路而行!

柿子挑软的捏!

可悲可笑至极!

可怜韩涟乃为一介清官明士,为端明殿学士,政和二年,他因上书参奏杨戬所提议括田所令,被调离京都,任知永兴军兼任安抚使司。

近年来,他心中苦闷,竟无人可以诉说,好几次于房中无人时破口大骂:我大宋朝根基已毁,杨戬、童贯两个太监,一文一武把持着朝政,他们会上史书,成为千古罪臣。

加之当朝太师蔡京竟公然卖官鬻爵,悬秤升官,贪官污吏满天下,民众苦不堪言!

上书之前,他深知结果不会好,但文死谏,武死战。

内政腐朽,经济贫弱,杨戬初设括田所,专事搜刮民财,逢迎圣意,弥补朝廷财政亏空,满足皇室挥霍!

他断言,此为亡国之法令,亘古未有之!

此令虽旨在征官田地税,主在无主之田。因许多百姓的土地是辗转转让的,或是开垦流滩河地山田,本无田契可言,无白纸黑字凭证,皆收归国有。哪怕甲有田契,甲从已处转让,则查询乙有无契约,一直往上,直至无契可证,乃为公田,则度地所出,增立赋租。

去年,韩涟虽在京兆府任职,但仍然心系朝廷政事,听闻一县为催索公田租钱,竟先后仗死良民百十余人,立即上书!

可这道奏疏,未到皇帝手中,便被拦了下来。

太祖皇帝定下的“不抑土地兼并”的国策,实际上早已经变味了,官僚阶级通过各种形式吞并百姓田产,积累财富,但并未承担自己的义务。耕农百姓,其一为了活命,只得将土地售卖,变成佃户;其二则是受不了苛捐杂税,遂逃离家乡,加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史上无双太子爷 三国之季汉谋臣 回到大梁做昏君 四合院:娄小娥和于莉以及女野人 霸魏 成亲后,我的乌托邦藏不住了 穿进水浒,霸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