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辛弃疾出生于济南,祖上是陕西人,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他的祖父辛赞因为靖康之变无奈归附金朝做官,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推翻金国的统治。
辛赞经常带着辛弃疾登高去指点江山,也寄予了他殷切的希望,两次让他去燕京参加金国的科举,借此观察敌情。
这一切使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当完颜亮(迪古乃)大举南侵的时候,机会来了。
因为完颜亮(迪古乃)在中原地区的统治不得人心,所以他一发动对宋战争,很多汉人就举起了起义的旗帜。
辛弃疾纠集了两千人的起义队伍,参加了耿京的起义军,他建议耿京和南宋朝廷取得联系,更好的开展敌后工作。
于是耿京派他去南宋联络朝廷,赵构高兴的接见了他,封耿京为节度使,安排了一系列行动,可是等他一切办妥回去交差,走到半路时耿京被杀了,一部分义军反叛后归降了金军。
辛弃疾知道后,带着五十个人就杀进叛军营地,活捉了叛军首领张安国,在几万金兵围追堵截之中逃回了南宋,把张安国献祭在临安府。
赵构对辛弃疾的表现赞叹不已,让辛弃疾在南宋为官,正式开启了辛弃疾的宦海沉浮,这一年,辛弃疾二十三岁。
随后,新任金国皇帝完颜雍(乌禄)为稳住国内局势,派人到南宋讲和,这次宋金大战就此结束。
凯歌传来,南宋举国欢腾,当年赵构钦点的状元郎,着名词人张孝祥一气呵成,写就名篇《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剩风去,击楫誓中流。
完颜亮(迪古乃)为了他统一中国的梦想,失去了江山和性命,却成就了虞允文的万世英名。
一介书生虞允文在万分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拯救天下苍生,延续南宋香火一百多年,被后世的一位伟人誉为“千古第一人”。
在虞允文的老家四川仁寿县虞丞乡,宋克成一家十三代人为虞允文默默守墓835年。“宋氏不绝,守墓不止”,这是宋氏家族的祖训。
得知完颜亮(迪古乃)的死讯后,赵构终于决定移驾建康府视察一圈,并起用废黜将近二十年的抗战老将张浚,令他措置江淮防务。
虞允文因采石战功,升任兵部尚书、川陕宣谕使,动身去西北与吴璘汇合,共同主持西部战区。
赵构带着赵玮去建康府转了一圈,回到临安后他心灰意懒,决定主动让位,让赵玮及早接班。
自即位之日起,赵构为了延续大宋江山,颠沛流离,费尽心力,背负骂名,还连累了小弟弟,他已经累了。
现在金军已经不可能再翻起多大的浪来,南宋的江山短期内是稳固了。
赵玮虽然已经三十五岁,但是根基尚浅,必须让他尽快的熟悉朝政、掌握群臣,于是赵构决定退居幕后,给赵玮成长发挥的空间。
宰相陈康伯也累了,他已经六十五岁高龄,虽说采石大战是虞允文打前线,但要是没有陈康伯的全局调度,宋军不可能轻松获胜。
打完仗,和平的局面看来又能维持下去,陈康伯心力交瘁,便急流勇退,请求辞职。赵构看了他一眼,轻声细语说了三个字:“再等等。”
陈康伯马上会意,回去之后就草拟了立太子的奏折。
1162年五月份,赵构下旨,立赵玮为皇太子,改名赵烨,后因赵烨的“烨”与唐昭宗李晔的“晔”字同音,又改名赵眘(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