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王伦在1138年秋天再次出使金国,得到了金熙宗完颜亶(合剌)的热情招待,大宴三天,这是南宋使臣从未有过的待遇,也说明议和有戏。
年底,王伦带着金国的使臣南下,正式和南宋商议讲和的条件。
这次来的是张通古一行,号称是金国的“诏谕江南使”。
张通古是汉人,但从来没当过汉人的官,而且对当官没什么兴趣。
张通古从小是神童,博闻强记,学贯古今,文采飞扬,1112年24岁时考中了辽国的进士,被任命为枢密院令史,相当于军队的秘书人员。
但恰好此时他的父亲去世,于是他回家守孝(丁忧),还没守满三年,朝廷召他上任,他不愿意去,一再推辞,朝廷非要他去,他没有办法,竟然跑进山里当隐士去了。
宋国联金灭辽后,听说张通古有才,于是也召他去做官,他还是不去,在易州(今河北易县)的山上隐居。
1125年,金军打到了河北,金国二太子完颜宗望(斡鲁补)占领了燕京(今北京),急需人才帮他治理地方。
当时金国的宰相刘彦宗和张通古很熟,就极力邀请张通古出山。
张通古夜观天象,金国的时代来了,而他最近手头也有点紧,何况朝中有宰相做靠山,于是就答应了刘彦宗帮金国做事。
张通古在金国从枢密院的中层干部做起,一直做到了工部侍郎兼管六部,就是虽然挂的是副部长的职位,实权相当于宰相。
后来出了一点小插曲,他又不想做官了,经过金国贵族完颜宗干(金熙宗养父)再三挽留,他勉强留下当了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副留守(军区副司令)。
这次去南宋和议,金国朝廷想来想去,只有张通古这种学贯古今的人才能胜任,他既有军中从业的经历,又熟知汉人礼仪,不会丢了大金国的面子。
于是张通古就以“诏谕江南使”的身份代表金国去南宋谈条件,顺便册封赵构。
一般来讲,两国通使,如果国与国之间是平等的身份,使臣一般叫“某国通问使”,比如王伦出使金国挂的头衔是“大金通问使”。
但是金国看不起南宋,要高人一等,叫南宋为“江南”,意思你只是我国的江南部分,是我的属地,“诏谕”有任命的意思,就是我说什么你听着就是,只管服从。
光是“诏谕江南使”这个名号,就已经表明金国没把南宋放在眼里,这个命名也是那些熟知汉人礼仪的金国大臣出的主意,这里面自然就有张通古的功劳。
听到张通古是这么个头衔,南宋朝廷里炸开了锅,那些个耍嘴皮子的大臣开始慷慨激昂:“这是亡国的节奏啊!”
赵构很不耐烦,都这个节骨眼了,你们还在这里钻牛角尖,条件能谈拢就行,管他什么名头呢?大丈夫能屈能伸嘛。
有了赵构的默许,张通古自然也是飞扬跋扈,到了临安府以后,他下榻在国宾馆豪华套间,要求赵构亲自登门拜访他,当面接受金国的诏书。
这还得了,你一个使臣而已,要一国之主跪在你面前听你任命,就算是赵构这么好的脾气,他也受不了。
而且赵构不是代表他一个人,他后面有整个南宋的军队和百姓,他要是跪了,国内就得先闹起来,到时他的皇位就岌岌可危了。
秦桧等人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虽然他们力主议和,但张通古的要求不是闹着玩的,岳飞和韩世忠要是知道了,不得提兵杀到京城来?
勾龙如渊提议道:“这都是王伦惹的祸,就让他去填这个坑,要他去跟张通古做工作,把国书取来,这样官家就不用下跪了。”
当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众人就召王伦入朝商议。
大晚上的,王伦收到通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