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四章 先吃哪个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丁尹来第一楼之前,包总特地喊他过来讨论拍摄事宜。刚说了两句话,包总接了电话。从话音中听出是萧婕的声音,萧婕请求包总把她调回总店,包总哪能同意,说给她一个大展身手的好平台,这是其他人梦寐以求也求不到的。萧婕只得让步,说一个人忙不过来,希望派个主管过来坐镇,她主抓茶点生产就行了。

包总和萧婕对话时,也不避嫌,见丁尹想掩门出去,将他唤住。然后意味深长地看了几眼丁尹,看得丁尹浑身毛孔都竖了起来。

电话通完,包总告诉丁尹,大型非遗节目《中华传承》摄制组来拍摄,编导你也认识,是第一楼的粉丝,就是你们喜欢称呼的小迷妹——米萌。你陪同小米导演去一下。丁尹问有没有和萧婕衔接好,包总打个哈欠:昨天已通过电话了。

丁尹没有多想,就一脚来到第一楼,却碰了一鼻子灰。他抓破脑袋也想不出这萧婕究竟怎么了,是不是吃了枪药?还是更年期提前到了。

不管怎么说,先陪着摄制组取些外景。所谓干一行,精一行。丁尹对宣传环节十分在行,加之对自家的非遗文化如数家珍,常常反客为主,经常为一些摄制组出谋划策,一来二去对怎么拍可谓熟谙精通,而拍什么也不乏自己独特的见解。那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前来总店拍摄,当时丁尹全程陪同,摄制组没有固定脚本,却在丁尹的介绍和建议下,拍摄了好几天。导演最喜欢的事,就是在餐桌上询问各种菜肴的文化、历史,也是那一次,丁尹对整个非遗的热爱、理解达到了痴迷的地步。摄影师是个外国人,绰号老班。吃河鲜过敏,但在丁尹的介绍下,连吃几匙清炒虾仁,连竖大拇指。第二天还告诉丁尹,他身上一点也没过敏。你们的美食真是大大的ok。

“富春茶点制作技艺”被放在了第一集,主题是蒸——“几千年前,中国人还发现了水的转化,并在世界上,最早运用蒸汽来烹制食物。蒸笼,已经是中国人最常用的器具。这种利用弯木作边,和竹条衬底的圆形蒸笼,将食物与水隔离,高于沸水温度的蒸汽,传导热量,保持了食物的完整形状。蒸的过程中,鲜味物质被保留在食物内部,营养成分也不受破坏,无论菜肴还是面点,蒸的技法给中国人的餐桌,带来了原汁原味的选择。”

摄制组从氤氲蒸腾的生产间展现蒸笼这一器具,场景跃然生动,拍摄的包点又白又喧,非遗传承人及其团队精彩出镜,白案上一排娘子军飒爽英姿,从千层油糕,到三丁包、翡翠烧卖、蟹黄汤包等,揉面、制馅、发酵、捏制、上笼,一气呵成,行云流水,现做现蒸。虽然很多人被镜头一带而过,但那天一个俊朗的身姿引得全剧组注意,那个叫萧婕的女孩,手法娴熟,颇有大将风度。在拍摄中,丁尹也第一次听说萧婕有个绰号:少爷。

所有的姐妹都喜欢这个干练的女孩,评价也各不相同。有人说她天赋很强,不到一年,就将别人十多年的功力囊括怀中;有说她果断泼辣,行事风风火火,颇具当年许蘅枫大师的风采,有男人的干劲和不服输精神,好像当年的假小子许大师,不如也喊她少爷;有说她运气极好,年纪轻轻就被培养为新一代传承人,极为幸运的上过一次国家文化部开办的‘面食类老字号非遗传人研修班’,收获累累;有说她性格刚硬,一身正气,眼里不能揉沙子,怼不顺眼的人好像机枪对步枪,怼的你狼狈不堪……

长长的廊阁窗棂,曲径逶迤,一个年轻人穿着考究,器宇轩昂,正坐在廊沿上休息,清风微拂,他手上端着一杯魁龙珠,面前摆着一个蒸笼,里面置着几样小点,袅袅腾着热气。整个人惬意地优哉游哉。

看到年轻人伸手向一个包子探去,随即又摇头收手,叹口气:不知道先吃哪只好。说完,瞄了一眼丁尹,又慢悠悠呷了口魁龙珠。

丁尹微笑道:“不妨先用清香爽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反派:我成了主角师弟的替身 重生之一眼 四合院:我觉醒了最强地摊系统 我养成了四个大佬弟弟后被团宠了 八零娇妻:媳妇赚钱忙 离婚当天,禁欲大佬轻声哄我吻我 人间我不先开口,哪个神明敢做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