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说得好,众人纷纷喝彩。邹云航又逼问道:“说了半天,文思豆腐还没出场呢?”
丁尹道:“师父,能不能先让我喝口茶,嘴说干了,肚子也有点饿了。”
邹云航一脸黑线,这小子,贵客在这,他怎么老三老四。
吴茗笑吟吟地递上一杯魁龙珠,充满敬意的说:“你刚才说的太好了,我听得都入迷了,还录相下来,也录音了。”
咳,丁尹有些飘飘然,但故作愤然道:“个人隐私,谁让你乱拍的。”
吴茗瞪大了眼睛,你在怪我么。
不然呢?
不然呢?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萧婕见丁尹这个样子,恨得牙痒痒的,递上一只包点,却对着吴茗说:“茗儿,别把他当回事,不识抬举的东西。”
丁尹当即冷笑道:“吴茗,记住,工作时间,不得嬉皮笑脸;当然,也不能像萧经理那样丧心病狂,心胸狭隘。”
邹云航见几人嘀嘀咕咕,不耐烦的咳了一声。丁尹张口欲说,只见萧婕猛将包子塞进他的口中,低声道:“我现在正丧心病狂,说到做到。包你满意。”
丁尹没料到萧婕这般操作,差点没被噎住,只得悻悻地瞪着萧婕,突然灵机一动,朗声道:“我刚才品尝了萧经理的手艺,太好吃了。萧经理也不好意思毛遂自荐,托我表达对各位贵宾的敬意,并决定代表第一楼,赠送每位贵宾20只‘萧婕手工版’包子,体现扬州甩手包子的绝活。”丁尹话刚完,大夏先生等人鼓起了掌,又坚决嘱咐费晨蕾补单。
还要在捏制两百多个包子,而且是向各位大咖展示技艺,萧婕不敢怠慢,但心中又惊又恼,望着丁尹得意洋洋的脸,她真想一巴掌扇飞这家伙。
丁尹不在理会萧婕,转过头十分开怀地朗声纵论,扬州人谈起豆腐,是颇眉飞色舞的,因为扬州最有名的两道菜——扒猪头、文思豆腐都与和尚有关,“文思豆腐”清乾隆时期称之为“文师什锦豆腐”。《扬州画舫录》云:“枝上村——天宁门下院也,……今归御花园,僧文思居之……善为豆腐羹,甜浆粥。至今效具法,谓之‘文思豆腐’。”
文思,字熙甫,是扬州天宁寺的和尚,他工于诗文,又精于烹饪,尤善做豆腐羹与甜浆粥,时人效其法而作豆腐羹,在淮扬一带颇为风行,后人干脆名之曰文思豆腐。文思和尚居址在枝上村,即扬州天宁寺西园下院。其南构有一座三间五架之屋,名“弹指阁”,为和尚驻锡之所,亦是风景,幽雅之地。有诗云:
阁回倚寒壁,凭栏延夕曛。野烟晴恋郭,古木冷留云。
诗自高中得,钟宜高处闻。诸天如咫尺,袅袅妙青熏。
扬州八怪之一高翔来这里,曾为之绘“弹指阁图”。俞樾的《茶香室丛钞》中亦说:“文思善为豆腐羹,至今效其法者,谓之文思豆腐。”
文思豆腐,深受人们喜爱。上自皇帝,下至民间,皆烹享此味美食。乾隆皇帝南巡时,已成为六司百官所用的“满汉全席”上的菜肴之一。其本为素斋为食,后来据袁枚“素菜荤烧”之法,以鸡汤烧煮,加进火腿、鸡肉脯、香菇、竹笋诸多原料,就成了荤做的文思豆腐,流传于今,成为扬州名菜之一。
现文思豆腐以扬州内酯豆腐为主料,是刀工与火功的交响曲,起码切丝要在5000根丝以上,细如牛毛,可穿针引线。“文思豆腐”的风味特色是:腐丝纤细,轻浮不沉,飘盈透亮,盈口入味,五丝色彩相映,汤汁清、味鲜醇。一勺入口,软、柔、嫩、滑、清、醇、润、爽,未及咀嚼,已化臻液,唯留鲜美在口中缭绕,犹浮云浮生悦闲半日。扬州豆腐素以精致着称,与文思豆腐异曲同工的是,高邮的雪花豆腐以豆腐丁、香菇丁、火腿丁、鸡脯丁、松子丁、瓜仁丁为妙;蓑衣刀法把豆腐切成菊花绽,美名其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