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88章 比立孝文皇帝更隆重(求追读)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在霍光的强制威压之下,承续大统的人选就这么选定了下来。

接下来,就是派人去昌邑国迎驾了。

如果说确定皇太子的人选是头等大事,那么派谁去迎驾就是末等大事。

虽然是末等,但是依旧算是一件大事。

谁不想在新君面前露脸,谁不想博得新君的信任?

被新君记住了名字,那么在未来的朝堂上就能有一席之地。

这不比在某个冷衙门熬资历要划算吗?

哪怕这个皇太子注定是一个摆设。

于是,椒房殿的前殿和刚刚相比,就更加热闹了。

一些之前连屁都不敢放的骑墙派,这下子就全部都冒了出来。

一个个口沫横飞地为自己争夺机会。

但,霍光不是瞎子,更不是傻子。

他冷眼看着混乱的场面,一言不发。

直到那些人吵累了,争累了,他才做了最后的决定。

四个官员被霍光给选了出来,组成了迎奉新君的使团。

分别是少府史成、宗正刘德、光禄大夫丙吉、中郎将利汉。

以史成为正,其余三人为副。

这人选不仅思虑到了平衡,又考虑到了观瞻,更必须要符合礼制。

少府不仅是是九卿之首,更负责征课山海池泽之税,收藏地方贡献,以供宫廷之用,同时还要供应所有衣食起居,几乎就是天子的大管家。

这个少府史成自然是不能缺席。

宗正掌管着宗亲事宜,迎立新君不仅是为天下选一个皇帝,更是为刘氏大宗选嗣子,而刘德从辈分更是新君的叔祖。

纵使刘德最初推举的是广陵王胥,但是也不能将他排除在迎驾团之外。

光禄寺掌管祭祀、朝会上的礼仪事项,更是不能缺席。而光禄寺卿要留在长安筹备大行天子丧礼和新君登基的嘉礼,如今是抽不开身,所以就派了光禄大夫丙吉代替。

至于利汉这个中郎将,则负责统帅护驾的护卫郎官,也不可或缺。

在这四个迎驾史里,除了刘德之外,其余几个人都与霍光有关系,是名副其实的“霍党”。

史成是在清河郡守的任上被霍光辟除到长安的,所以对霍光感恩戴德。

丙吉则当过大将军司马,后来又被霍光举荐担任光禄大夫,光禄大夫虽然没有实权,却是天子的内臣,所霍光对其也有知遇之恩。

至于利汉,是和霍家那些子侄辈一起当过材官、骑士的老相识,用亲如兄弟来形容也不为过,当然也是名副其实的霍党。

四取其三,就算刘德这个汉室宗亲,想要从中做什么手脚,也会因为被盯得死死的,而无处下手。

霍光在确定迎驾使的人选上,费了一些周章,但是那份以大行天子的名义写给昌邑王的诏书,却简单到了极点。

“使行大鸿胪事少府史成,宗正刘德、光禄大夫丙吉、中郎将利汉征王,乘七乘传诣长安邸。”

整个召书从头到尾加起来不到五十个字,与昌邑王刘贺有直接相关的话更是只有最后一句:乘七乘传诣长安邸。

可是召书的字数虽然少,透露出来的东西很多,根本不需要担心会被误解。

尤其是其中提到的“乘传”,是专门用来迎驾皇太子的传车。

所以,乍一看,只是平平常常地征召一个诸侯王进京,实际上征召的却是即将即位的皇太子。

当年,还是代王的孝文皇帝就是被六“乘传”接到长安的。

而如今,霍光派出了更为隆重尊贵的七“乘传”,除了表示对昌邑王贺的重视之外,更有一层隐隐约约“讨好”的意思。

霍光记得,这个昌邑王还很贪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犁汉 朕非汉废帝 兵者为王 清末一盏灯第二部 三国:穿越者遇到刘备重生 皇后太强大:皇帝神马都是浮云 永乐家的绝世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