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校园文化与国学文化的一些感想》:
如何传承文化,我们一直坚持的是“文化融合、文化现代化”的方针,而现如今,因为某些所谓的文化公司的误导,让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一种误区,其本质上已经让国学文化陷入到一种岌岌可危的地步。这样的误区,将文化浪潮再次推向风口浪尖,甚至是传出文化圈堪比娱乐圈的风气。
前些年看报纸还是说,在外国人眼里,我们就完全是在出卖自己的历史,现在好了,成了想尽一切办法捏造\改变历史了。
而这些年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已经把“升学、找工作、赚钱”变成了一条龙模式,把真正应该注重的“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自立自强、如何发挥社会能动性”抛之脑后,原因很简单,这能当钱花吗?于是乎,裸贷、高利贷的事件也就变得不足为奇了。
我能看到是就是不停地课改和调研,结果就是,只学到了皮毛,然后抱怨在自己的学校不适用。而事实上是,你压根就是在生产考学机器,关注点就不在人身上,而是看我能挣到多少钱、我有几个学生能考上重点学校。
妈妈在小学任教,我也上过小学,小学生应该是有着天马行空的幻想,世界绚丽多彩的,而不是拿着手机没完没了,脏话堵都堵不住。上面让他们学习国学文化,学校就搞早读背《三字经》和《弟子规》,他们就单纯在背,什么意思,不晓得。那有什么意义呢?
且因年少,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不成熟,灌注文化才能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但这种情况就在现代社会的功利性下变成了促使新一代青少年的人生发展变得有些不可控制,又或者说,势必造成了麻木、没有人情味儿的一群“时代青年”。
尤其是在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是我不得不说的。而那些“乖宝宝”,就一定乖吗?这些需要我们去深思,“没时间”是逃避不是借口。换言之,这些人再过一些年,就是我们现如今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
之前因为“扶不扶”闹出来的纷争,传出来一个段子,就是说:是坏人变老了,而不是老人变坏了。
这一点我在一本社会学的书上看到过,自大风波结束后,社会经济发展的浪潮开始,私营经济崛起,从而使中国的素质教育断层三十年,也就是70、80、90后。这一点我也非常认同,最显著的莫过于在小学,就是妈妈说的,家长越来越不负责任了,“没时间,太忙了”。
才心理学的角度讲,这完全就是心性的不稳定性,这直接导致自己的下一代的未来走向。尤其是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自闭症、抑郁症也就随之而来。我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其实这些年,心理学的地位有所攀升,但并不全面,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一种形式主义。而且曾经有一份权威报告显示,90年以后的学生,有90%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而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学生的不自信,一条不自信,打倒一拨人,甚至是有些未成年案件,就是孩子想让父母多关注一下自己。
我对这些搜集来得材料泪目不已,而且我和很多的老师们都谈论过这个话题,然而有很多老师也是回答:“没时间,太忙了”。
这和那些白衣屠夫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什么区别?因为学习不好的很大程度上,并不在于他她有没有掌握知识点,而是他她的内心有没有接受这个东西的欲望。通俗一点,假如一个孩子的父母准备离婚了,那这个孩子还有心情上课吗?
继而,缺少人际交往、迷恋网络也就不算是什么怪事了。严重的再闹个人命,那就更完蛋。
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可以弥补的,但很显然,问题的存在性已经被抹杀了。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但它已经失去了它的璀璨,让文化变成了教授和学者捧着的花瓶,如同鸡肋一般,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