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六十四章 各个击破 (第2/7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一些清贫有志节的官员却被打入大牢。出乎意料的是,在这次运动中,有一个将军名叫刘整,他是一个耿直义士,他被逼无奈走上了一没有钱二又不想坐牢的叛降道路。刘整时任泸州知府兼潼川安抚副使,是他的这一举动,彻底震动了南朝政府。

中统二年(1261年)七月,南朝将军刘整突然向蒙古成都经略使刘嶷投诚。突如其来的举动,让蒙古人一头雾水不得不怀疑,这是不是一个诈降策略。遂派人探查根由。可刘嶷的儿子刘元振经过一番考察,方知:“南朝权臣当国,赏罚无章,有功者往往以计除之,是以将士离心。”

逼上刘整投降的不只这一方面原因,他与同僚俞兴是老相识。在一次蒙古与南朝交战中,俞兴守御的地区被蒙古人包围,刘整闻讯后,便火速领兵驰援,此战终因智勇双全的将军刘整给解了围,救了俞兴一命。事后,俞兴不仅不领情,还暗使绊子嘲弄人,这让刘整心存芥蒂大为不满。这与“农夫和蛇”的故事有什么区别?迫于压力,刘整不得不铤而走险踏上了背负骂名行为。

斯时,忽必烈获悉国信使郝经一行下落不明,有人说可能被南朝监禁起来了。忽必烈对南朝政府的出尔反尔非常震惊与愤怒,尽管这样,忽必烈还是保持克制,压抑心中的愤懑情绪。朝中曾有人建议:南朝竟敢玩弄我朝,何不一举歼灭之。一些归降元朝的汉臣也积极鼓动他出兵。尤其刚刚归降的南朝将军刘整对他的肺腑之言,让忽必烈下定决心与南朝斗争到底。

刘整建议:“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为正统。圣朝有天下十七八,为何置之东南一隅而不顾,而自己放弃正统呀?!”言罢,刘整顿了一下,接着说道:“金国、辽国以及历史上多个朝代证明,存异弊大于利,大汗不可不鉴!”

忽必烈听了刘整的话,他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可谓正中下怀。因此,忽必烈于1267年以南朝监禁入狱为由,率领蒙古大军南下。

事到如今,蒙古人重燃战火,眼看烧到了襄樊地区。这时皇帝倒不急,可急坏了沿江制置使夏贵,他冒着滂沱大雨、汉水暴涨之际,率领水军前往襄樊地区实施救援。夏贵部队刚到虎尾洲,就被围点打援的董文炳部打得一败涂地。其他宋军匆忙赶来增援,均被蒙元军队各个击破。

郢州守将李庭芝见状,心急如焚,便请求皇帝派兵支援,结果落得一场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李庭芝招募三千乌合之众,并派张贵等人带领,强行突破蒙元军队封锁线,赶去襄阳运送物资。

那时,宋军张贵等人亲率水军迂回作战,摆脱了蒙元军队的围追堵截,杀进襄阳。回过头来清点人数发现损失过半,小将张顺在此次战役中身负重伤,至死他手里还紧紧地攥着弓箭。

张贵攻入襄阳之后,马不停蹄,派遣差使潜回郢州,和郢州守将约定出兵接应。当张贵率部突围,靠近龙尾洲时,方发现友军撤退,龙尾洲被蒙元军队占领。张贵率部仓促迎战,被皇太极部打得落花流水,张贵被皇太极一枪毙命。

宋将李庭芝救援襄樊的举动,宣布以失败而告终。蒙元军队兵临襄樊地区,宋国外援已被击溃,只是襄樊两城依然攻不下来。樊城和襄阳隔汉水相望,宋军培植大木于江中,缀以铁索,架造浮梁,援兵可以从桥上经过,穿梭于二者之间。由此,襄阳与樊城互为声援,共同坚守,相互依存。

至元六年(1269年),蒙古与南朝两国正在进行襄阳的争夺战已经两年。蒙古兵围困襄阳的南朝军队,这里面大都是平叛后改编了的李璮旧部,以无组织无纪律难于管教、勇狠骄悍而着称。蒙古大汗忽必烈正发愁谁能胜任一个既有能耐又得军心的将领来统帅这支队伍。碰巧,有人提到张弘范的名字。忽必烈立刻想到这正是他所要选择的对象,于是就马上就任命张弘范担任益都、淄莱等路行军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扬帆明海 带着皇帝到处溜达 人在狂飙,绑定大嫂就能升级! 寻找前世之旅 大宋江山万里 逍遥初唐 九公主她靠撒娇搞定六界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