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16章 细节微调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时间1922年。

介绍完基本数据我们来讨论下这把枪的优缺点,额,讨论下缺点,顺带嘴提一句优点,优点真很难找。

一、失败设计

事实证明,一款枪结构越简单,性能越可靠;结构越复杂就越容易在实战中发生致命故障。

作为二战时期零件数量最多的轻机枪,歪把子很好地证明了这一道理。

全枪最复杂的当属弹斗供弹系统。该枪左侧有一个不可拆卸弹斗。在装填弹药时,副射手需要打开上面的压盖,再把弹夹依次放入其中。歪把子的弹夹与三八大盖通用。其弹容量为30发,也就是可以装六个5发弹夹。

在这个过程中,四处飘散的灰尘特别容易渗入弹斗,造成卡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机智的日本人专门研制出了一种配套的润滑油。把油壶安装在弹斗旁边,一边上子弹一边倒油。然后他们惊喜地发现,油和灰尘混合在一起直接把枪机给堵死了。

歪把子的枪管也是不可拆卸的。歪把子和普通步枪一样采用是整体式枪管。机枪连续射击肯定会产生枪管过热的问题,打个两三百发直接热坏不能打了。此枪唯一能实现散热功能的是枪管上又多又重的散热片。这些结构的存在,使得全枪重量达到了10.2千克。

同时期的捷克式轻机枪为9.66千克,并且口径更大,故障率更低。

最逆天的当属脚架高度。同时期的机枪两脚架一般不超过二十厘米,而歪把子脚架高度却达到了惊人的三十厘米。这会让持枪者暴露更多的部位。考虑到侵华日军的平均身高在1.55米到1.6米之间,也就是说使用者在抵肩据枪瞄准的时候并不仅仅是暴露头部的问题了,连胸口都暴露出来了。机枪手挺着瞄准,副射手跪着装弹,伤亡率可想而知。

一米五的日本兵趴在地上操控拥有40厘米高脚架的机枪,跟仰天射击没啥区别。再加上供弹系统位于左侧,重心偏左(30发6.5毫米口径步枪弹,每发重量21克)。所以只能点射,如果扫射的话根本就校正不了弹道。因为弹道会一个劲地往左偏。

二、弹药通用

随着实战中暴露的缺陷越来越严重,歪把子在战争初期仅服役了两年就逐渐被九六式轻机枪取代了。

日军宁愿使用从中国缴获的捷克式,也不愿用自己的歪把子。

一流部队都拿起了九六式,而歪把子就只能分给三流部队撑撑场面了。

奇葩的设计背后是更奇葩更苛刻的要求。日本军部对此枪提出的要求是弹药通用,减少后勤压力。设计者南部麒次郎干脆把弹匣和弹链都给省了,参照哈奇开斯m1909机枪以及在欧洲被淘汰的一款竞标枪(名为佩里诺model1908)的图纸,设计出了弹斗供弹的大正十一式。

日本三八大盖使用6.5毫米步枪弹。在战场上,每个士兵武装带左右两侧各挂着一个30发弹药盒,后面挂着一个60发大弹药盒,再加上枪里面装的5发,刚好是125发。后面的大弹药盒没有命令不能打开,因为它是用来供应机枪手的。

理论上来讲,歪把子机枪可以一边射击一边装子弹,火力持续性取决于副射手的手速。因为它不像捷克式那样采用封闭式弹匣,必须拔出来才能重新装弹。这种设计看似很高明,实则漏洞百出。歪把子封闭性差。

在实战中真敢这么做,枪口扬起的风沙分分钟可以让这把枪死机。

歪把子只有一个弹斗,还是不可拆卸的,一旦坏了,全枪就废了。

在副射手阵亡的情况下,捷克式轻机枪手可以单人操作,但歪把子由于上弹过程繁琐,所以很难做到这一点。

抗战老兵对歪把子的评价是:

“这枪卡壳的时候救了我们许多同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追踪师 第一百次比武退亲,誓要夺回自由身 时光终破晓 綠腰 侯大利刑侦笔记5:验毒缉凶 贵妃娘娘妩媚诱人,一路争宠上位 不对劲!反派儿子拿了万人迷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