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74頁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如此編制到屯,再到營,而每營再組一橫刀手隊,百餘人,選勇武之士,穿鎖子甲,配橫刀並雁翎刀各一把。至此,梁州軍編制終於完善了。

在短短數月里,曾華先對梁州的&ldo;工業&rdo;打下基礎。最重要的是,這些工匠在曾華的薰陶和鼓勵下,智慧火花噗噗地亂冒,新發明,新發現層出不窮。而且在豐厚的酬勞下,這些工匠幾乎都干瘋了,尤其是曾華在鎧甲房、弓箭房、工械房能製造工場裡實現分工流水線之後,工匠們不但發現自己的技術更精湛(長期只干一樣當然精湛了),乾的活也更多了,拿的酬勞當然也多了。一時刀槍鎧甲堆積如山,強弩長弓堆滿庫,很快讓梁州軍能開始驟步按照新編制換新裝備了。不過受原材料開採的限制,沔陽工場的生產進度還是慢慢地緩了下來,開始轉入進一步的技術革新和創造。開礦的人手少呀!曾華後悔自己過於莽撞了,把那叛亂的上千豪族匆匆地就殺了,應該派去挖礦就好了。

而在另一個方面,曾華終於為他那支後來聞名於世的步軍做了最優化和最基本的編制。後來雖然還有些改動,但是多是在這基礎上做的。

在忙碌了幾個月後,曾華為自己將來的騰飛奠定了新的起點。

時間匆匆而去,永和三年的冬天很快就來了,當曾華正在和工匠們研究床弩車和石炮車等&ldo;高、新、尖&rdo;遠程武器的時候,南鄭來人了,說有貴賓來臨,要刺史大人速速回南鄭。

曾華快馬加鞭,很快就趕回了南鄭,在路上才知道,原是是朝廷派御史俞歸去涼州宣讀封賞,途經南鄭。

俞歸大約三十來歲,是江右司州的望族名門子弟,父輩的時候就過江了。他自詡風流俊雅,與眾不同。但也是一個知道實事輕重的人,和一般的名士清官不太一樣。丹陽尹劉惔就是他的好友和楷模。這次去涼州宣詔,肯定要經過梁州。劉惔就托他給&ldo;弟子&rdo;曾華帶去一封私人書信,還請他在梁州漢中多看看。而會稽王司馬昱也在臨行前悄悄吩咐過他,讓他在梁州也好好看看,以便評價一下這位新梁州刺史的能力。

俞歸從荊州新城郡入得梁州的上庸郡,頓時感覺就不一樣了。曾華頒布的均田賦稅制正顯現出它驚人的威力。分得田地的百姓們正玩命般地種冬麥,收拾地坎,紡紗織麻,忙得不可開交,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現在不是春耕秋收時分,上庸百姓們在地間不是很忙,空餘時間很多,不過他們大多聚集在鄉正所里,聽說書人說書;或一起被縣尉召集,進行訓練。

說書人都是梁州刺史府特意請來的人,統屬於刺史府里一個叫採訪觀風曹的機構管理。他們都是些略微識得幾個字,卻能說會道的人。在採訪觀風曹經過&ldo;培訓&rdo;之後,學會該署編撰的大量&ldo;新書&rdo;後,由曹署指派到各郡縣巡迴&ldo;演出&rdo;。他們都是有&ldo;幹部編制&rdo;的,享受著縣丞級別的俸祿。一邊將灌注著&ldo;曾氏思想&rdo;的新書以百姓非常喜愛的說書方式講述給當地百姓,一邊傾聽著各地百姓的議論,觀察著百姓們的日常生活,上報給採訪觀風曹。按照曾華的話說,這些說書人不但是梁州刺史府的喉舌,還是刺史府的耳朵和眼睛。

俞歸看到百姓們圍在說書人周圍,人山人海,不由駐足旁聽了許久。

只見百姓們時而為《三國傳》的趙子龍長阪坡七進七出拍手叫好,時而為《英烈傳》裡面某朝的大將北伐收復故國未果,在河南大呼&ldo;過河!過河!&rdo;而亡咬牙切齒、頓足捶胸。見到如此情景,俞歸不由心中一凜。

過幾日,到微陽縣時,俞歸又看到當地縣尉招呼鄉民男丁們用竹矛木刀訓練,只聽這位穿布袍著皮甲的漢子大聲說道:&l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先生別摸我的耳朵 病王爺的火葬場之路 福星小農女 貴妃醉酒 擼著大貓搞基建[種田] 華夏立國傳 被渣後她嫁給了九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