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廿六章 何惧寒冬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李柯并不是随口开河才发所谓的福利,大唐开国武德四年就开始使用开元通宝这种铜钱,到了贞观三年的时候,由于李世民和一帮治世能臣的辅佐,吏治清明,百姓休养生息大有成效,当时长安城的一斗米价格已经只卖到三四钱。虽然此刻是贞观十年,遇上了荒年,但国库的储备还是丰盈的,所以物价并没有因此而抬高。

李柯粗略已经算过一件羊皮袄和羊毛毡靴的价格,所以他清楚这些购买下来所花费的钱数连账上的三分之一都不到,所以才会如此决然而然的发福利,这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年代,笼络人心的方式很简单,虽然李柯并不是想笼络什么人心,他只是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考虑这些的,寒冷的冬天说罢将至,这个荒年肯定会有很多人家饱受饥寒,但这些他看不到,也没有能力管,考虑这些的该是那位太极宫里的李老二,而不是自己,自己力所能及的只是照管好身边的人。

这天,当李柯回到家的时候,李孝正正蜷缩在床榻上,裹着简单的粗布破袄。李柯心想老爹不是天工坊的人,所以吩咐赵南山采购的数量里并没有老爹的份,但李柯忘了自己可以提取自己的工钱拿来给老爹买一些保暖的衣物之类。

“你这娃咋回来这么晚呢?”李孝正蜷缩在床榻上瞅见李柯进屋来便颤颤的问道。

“天工坊活太多了,忙的不可开交,所以这才回来晚了。爹你没事吧?”李柯上前问道。

“我么事,不要紧,虽说有点冷,但可以扛得住,听说北庄有人冻的活不成咧,今年冬天真冷呀!”

李柯自然知道今年冬天会比往年更冷,因为干旱的原因,土地和空气中湿度太少,自然会更冷。可是面对这种自然环境,他除了能想到添加点衣物外,好像别的暂时也想不到,屋中生个火炉到时可以取暖,可是木炭那玩意岂能是普通百姓家消费的起的!

“锅里给你留饭了,应该还热着,你快去吃!”李孝正嘱咐道。

李柯已经在天工坊吃过了,因为考虑节省吃饭往返路途中浪费工时的原因,李柯让赵南山在后院前些日子已经盖了一间小厨房,又专门请了位擅长做各种面条的厨师,在厨房之外还搭了吃饭的棚子,棚里摆上了桌案和凳子,一切看起来很完善。但李柯发现这些桌案和凳子对于这些工人来说几乎只是个空摆设,因为他们更愿意抱着像盆子一样大口径的大老碗随意找个墙脚圪蹴在那里狼吞虎咽。

李孝正给李柯留了饭,这是一种关怀,李柯虽然吃过了,但并没有这样说,只是“嗯”了一声后便走进了厨房,揭开锅盖发现留着两个窝头,这就算是不错的晚饭了。

李柯来到这里已经有些日子了,也了解了大家目前的生活多是如此,所以这个也就不足为奇了。李柯坐在厨房烧火的灶火门子前准备啃个窝窝头,一只手用烧火棍随意拨弄着灶里已经燃尽的柴禾,很奇怪,已经完全早早熄灭了的灶火,却依然向外散发着余温,正好冲击在了李柯的面部,温暖急了,李柯又将双手伸进灶火门子,里面的温度更高一些。

“火炕!”李柯不由脑子里出现了这个字眼。对啊,为什么不给家里盘个火炕呢,烧不起木炭炉子,可是随便捡点柴禾烧炕总是可以的。

火炕这个东西应该早就出现在历史中了,可为什么关中地区此时却从未看见?原来火炕这种东西是辽东那边先有的,这会应该叫高句丽,因为这里的地域要比关中更冷的缘故,所以民间早早就有了这种火炕的基本雏形,只是和后世的有所不同,当时还只能算是“火坑”,通常是在地下挖洞来烧的,而热的是地面,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地暖。

大唐的疆域板块太大了,地域气候的不同致使生活习惯不同,“南方人习床,北人尚炕。”南方炎热且潮湿,人睡竹、木床,上下悬空,利于空气流动,既凉快又不易受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弃妃在上:王爷,要听话 酒厂劳模只想摆烂 重生周隋之际 大秦:我扶苏,弃子成皇 我刚要造反,朱棣却觉醒了金手指 八零:刚出月子又怀上崽了 正德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