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田的郎中全部到会参与。这事涉及龙江船厂,工部在船厂专门设有都水分司和提举司,都水司总管。郎中虽不是专为船厂而设,但船务具细必关白之。
如今的龙江船厂,几乎就是为皇室打造黄船、马船、快船的专用船厂了,但明初的龙江船厂可并非如此——唯龙江肇自洪武初年,专为打造战舰而设。
虽然许久不曾打造海船,但像400料战座船、200料战巡船、150料100料战船还是有记录可查。只是尺度、分舱、设备、材料、规格,及各作所需工时、费用、造价等等资料,未必齐全。
当然这些并非重点,问题主要还是木材、费用、造价等。船体一般选用川杉为好,其次川楠,但是像去朝鲜抗倭的广东水师所用的舟船,都用铁力木,更为结实,而且也更贵。大海船的舵杆必用铁力木,关门棒(操舵柄)用檀木,桅用杉木,不同木材有不同用处,不可随便代用。诸如风蓬、索、缆等皆是如此。
首先船料就不好找寻,其次造船所花费用该有谁出,各部并不明确。还有陛下突然让造海船,到底为何目的也不清楚。杨一魁去问沈一贯,只得到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杨一魁一寻思,就先不管费用,既然陛下让会议,那就先议了再说,反正好赖都是陛下说了算。
“要造修船舶,不都该先由衙门先提请,然后呈送都水司,这次造海船又是哪个衙门所提?”
“不清楚。”
“不清楚?造哪种船,用于何目的,造多少只……也不清楚?”
“不清楚。”
“那,造船所需费用,是否还是‘官三民七’?”
“不清楚。”
“不清楚?那请问大司空,你今日把我等叫来会议,会议啥?”
“哎……”杨一魁只得叹气,他能不叹气?“比着漕船来呢?”
“堂官莫不是说笑?漕船,光浅船一年就要新造1625只,遮洋船新造54只,您确定要造那么多?是什么样的海船?”
“能载一千石的海船呢?”
“一千石?就算拿一千料的运粮船作比照,其造价不菲,一千石怎么也得三千料才行。”
“一个船厂能造多少,一年?”
“这么说吧,一千石的船用船料也不少。只要有船料,有费用,有匠人,一年百八十艘也不是不可,问题是有吗?”
杨一魁无语,绕来绕去还是离不开钱。本来道理也是这样,有钱什么造不出来?
“若是改造旧粮船呢?”
都水司郎中却摇了摇头:“堂官,先不论有无一千料的旧粮船,漕船尺寸与海船差别大了,根本无法改造,只能是拆旧船料。下官在船厂日志里只看到永乐年间有大规模改造海船的记录,但那时的船应该是海船居多,没有现在的漕船。”
“好吧,大体我是清楚了,”杨一魁只得这样应道。
会议最后各部并没议合,只能草草收场,但杨一魁还是写了一份会议记录呈上。朱翊钧看过记录,同样也寻思起来——官三民七,他知就是官办三分,民办七分。要是按照杨一魁所提的三千料,起码一只造价三百两以上,地方官府承担九十两,雇募者再分摊二百一十两,至于需要造多少,由哪个衙门提,不如就让山东几府酌情商议,再让巡抚向上奏请,这样他也好下工部审阅。
朱翊钧这般考虑妥了,便又令文书官批红,批红的记录再次下至内阁,命沈一贯据此草拟谕旨。
前后三道谕旨,很快就过了六科,然后送出京,不日便会抵达山东。
朱翊钧突如其来的做法着实让一众官员摸不着头脑。先不论海运不海运,单说矿税问题,自万历二十四年起至今五年时间,有多少题奏章疏是希望皇帝取消矿税?恐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