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七十七章 联合剿匪 (第2/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带了数艘水师战船过来,五千士兵也大半是正规水师。

周沫人年轻些,约摸四十许,白面长须,沉默寡言。不像个将军,倒像个文士。开口也不称末将,而称学生。一番交谈后才知此人年轻时曾中过秀才,只是后来仕途再无上进,直到被刘雪浪看中才又发迹,却从文职改成了武职。

洪剑比周沫年龄大,又是资深武将,所以周沫对洪剑执礼甚恭。宋宁自更不用说。为了隐藏实力,宋宁故意藏拙,表示自己之前并未带兵打过仗,这次乐郡新军也是刚刚组建,剿匪之事还需多多仰仗洪周二位将军才是。

从头到尾宋宁都表现得很谦逊,不动声色地探着二人的底,仿佛真是一个不知兵之人。

洪剑虽然有长者风范,周沫也不乏文人风度,但见宋宁如此,心中还是难免有所轻视。

宋宁见目的达到,心中暗喜。当日,宋宁摆下宴席请洪周二人好好吃了一顿,算是为二人接风洗尘,随后便去观看了洪剑带过来的水师战船。此次洪剑特意带着战船来攻打自己,总要将对方的底先摸清楚做到知己知彼才行不是吗?

让宋宁惊讶万分的是,洪剑此次带来的战船又高又大,看着极为壮观,长三十余丈(约百米),高达五丈(约十五米),可载士兵五百余人。船上有数个巨大的船帆。船舱与船板由牛皮包覆,可防敌人火攻。船体最外层两舷各开有数十个桨孔,并插有划桨以供橹手划船。而甲板以上有船舱三层,皆用生牛皮包裹。每层都设有防护女墙,用以防御敌方射来之弓箭、矢石。女墙上皆开有弩窗矛孔,可发射弓弩、刺出长矛攻击敌人。另外,船上还建有拍竿,高三十尺(约九米),可击碎敌船。

宋宁看后羡慕的直流口水。没想到此时大苏帝国的造船技术已达到了这么高的水平,虽然还是划桨,但战船的设计精巧而坚固,攻防一体,实战性极强。显然,大苏帝国的水师并不弱,其水战应已有悠久的历史。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中国远在春秋时期便已出现过大规模水战,如吴楚之战、吴越之战,当时各诸侯水战已较为频繁,各式战船也相当齐备。《左传》中甚至有记载“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吴徐承帅舟师将自海入齐”,由此可见,春秋时,中国已可近海航行。

大苏帝国自然也不差,此时造船技术与航海技术较之春秋时期已进步不少。宋宁一路虚心请教洪剑,这才得知此时尚未出现水密隔舱,也未发明车轮舟和龙骨结构技术,自己这个门外汉将来组建船厂时倒是可以提出来。那样的话,自己组建的水军相对大苏帝国其他水军而言将具有碾压优势,甚至有望创建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强大海军出来。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宋宁知道水密隔舱、车轮舟和龙骨结构技术的跨时代意义。这三项技术无疑是中国古代造船业的伟大发明,相比西方先进了几百年,为中国和整个世界的造船与航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所谓水密隔舱是用隔舱板把船体严密分成若干个互不相通的舱室,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使一两个船舱破损,水也不会进入其他舱室,船只依然能够航行,这大大增加了船只的安全性。相传水密隔舱技术是中国古代先人们参照借鉴竹子的横隔膜结构发明的。除提高安全性外,水密隔舱还增加了船只整体横向强度(船舱板与船壳板紧密钉合),使桅杆得以与船体紧密相连,船只因此更加坚固,抗风力也更强。因为水密隔舱技术的问世,中国船舶越造越大,航程越走越远,中国古代造船的水平因此领先西方数百年。

车轮舟(船)是指由车轮桨作为船只的推进工具的船只。在船体两侧装上木叶轮,通过人力踏动使其转动,从而推动船只不断上前。在车轮船技术发明之前,船舶一直是靠手摇橹推动前进的,因为手臂的力量远远不及腿脚,所以改为车轮船后,船舶的机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抗旨他都敢,还有什么不敢做? 邪君萌妃:绝命全能师 大秦:我扶苏,弃子成皇 重度抑郁患者的活路 人在大唐:为官七十载被贬十次 废材逆天,佣兵狂妃 云梦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