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一章 天下将乱 (第2/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是不可能的,又何谈过上富足安康、悠哉幸福的生活?

所以,宋宁必须得改变自己的身份,想办法挤进官僚士族这个阶层。

只是,这真的很难。宋宁仔细想了一下,在大苏帝国想要实现这个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一是举孝廉。大苏帝国的官制有点类似于历史上的秦汉时期,但并不完全一致。此时还没有科举。当然,就算有也没用,以宋宁肚子里的那点墨水哪怕从现在开始“头悬梁,锥刺股”也不可能中举的。小说中那些穿越后连中三元,参加科举立马高中状元的人纯属扯淡。现代人有几个通读过四书五经的,宋宁是一个连三字经都背不全的人,再加上一笔臭字,去参加科举纯属找死。

举孝廉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与科举是通过参加考试为官不同,举孝廉是察举制的一种,只要被举荐即可为官。

孝廉即孝子和廉吏,是两类人。一种是为人孝顺,在远近都出了名的;一种是廉洁奉公的属吏。两种人都需要有足够的德行和名气才能被当地的郡国举荐。当然,到后面举孝廉慢慢变质了,地方上许多举荐上来为官的人都是有关系的,要么就是弄虚作假刷名声刷出来的假孝廉。后世有童谣歌曲:“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便是讽刺的察举。

察举孝兼每年一次,每个郡国可举荐孝子和廉吏各一人。这个,宋宁也不用想了。剧县属于白郡,白郡一共有十余个县,一年才两个名额,就算用屁股想也知道,怎么也不会轮到宋宁来当孝廉的。

除举孝廉外,还有举茂才和举贤良文学。所谓茂才就是秀才,不过与后世科举的秀才不同,此时的秀才指的是优秀的人才。这个比举孝廉更难,因为需由朝廷和地方高官举荐,名额更少。且不说宋宁根本达不到要求,就算他达得到,也得不到地方高官的举荐。要知道,察举也是有考核和监察机制的,若被举荐者既不孝、也不廉,一旦被查出,举荐之人是要负连带责任的。所以,非亲近之人谁会轻易举荐你?

举贤良文学也类似。以宋宁现在的情况这条途径是不用想了。除非他认得白郡郡守,否则,就不用白日做梦了。

二是征辟。征辟制与察举制一起是当时朝廷选拔人才的两个最重要的途径。所谓征辟其实就是字面意思,朝廷以及地方若看上你便可以直接征辟你为官。这个更不要想了,宋宁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没事谁会来征辟他啊!

三就是走捷径了。除察举和征辟外,在大苏帝国想要当官还有任子、赀补等其他方式。所谓任子是一种高官子弟凭借父兄而得官的制度,算是朝廷给高官子弟们的一种福利。官员只要任职满三年的时间,就可以保举自己的一个子孙做郎官,称为任子。而赀补则是指花钱买官,这是朝廷为了贴补财用给有钱人提供的一种当官途径。

这两种都不是为官的正途,多少会有些被人看不起。不过,宋宁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所以,就连这个被人鄙视的为官捷径也是享受不了的。

综合以上三点,不难发现,宋宁想要实现跻身官僚士族的目标是何等的困难!大苏帝国等级森严,普通百姓想要为官几乎不可能。宋宁想要改变自己的身份,跻身成为贵族必须得到贵人的帮助和提携。然而宋宁孤身一人,如何才能得到贵人的相助呢?

宋宁思考了许久,死了不知多少脑细胞,最后觉得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无非是交游、养望和结亲三种。

所谓交游,即四处游历,结交天下。其中游历是方法,结交是目的。通过不断游历,与士族名人来往,相互探讨交流学问(互相吹捧),以增长见闻(名气),最终达到天下知名的目的。若游历中能得到一两位名人(最好是德高望重、天下知名的那种)的点评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抗旨他都敢,还有什么不敢做? 邪君萌妃:绝命全能师 大秦:我扶苏,弃子成皇 重度抑郁患者的活路 人在大唐:为官七十载被贬十次 废材逆天,佣兵狂妃 云梦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