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五十四、祠堂祭祖 (第3/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要一睹元庆那孩子的风采。此时,书院里的先生不能安心上课,学生不能静心上课。”

杨延年诧异道:“怎么回事?”

‘装,你就装吧,还不是那群秀才遇到你这个兵头子没办法,所以跑到我那去。’

苏崇华斜眼说道:“此中缘由,想必王爷心中有数,我就不说了。我只想说,中山书院对元庆,已无书可教。”

老杨一脸懵圈,讶然道:“没这么夸张吧。”

苏崇华重重点头说道:“以元庆的才华,等科考时直接参与吧,现在大可不必到书院读那枯燥无味的四书五经了。”

老杨赶忙劝道:“苏院长先不要着急着下决定,再观察一段时间如何?”

“苏某人虽不才,但看人还是三分准,这事就这么定了。” 苏崇华拂袖而去。

…………

杨延年当年一朝得势后,汀州族人纷纷上京城请他庇护。眼下汀州老家的族人所剩无几,大部分都在京城居住。

至此,杨延年在京城也让人盖了幢祠堂祖厝,把自己嫡系一脉的祖先灵牌全部请到了京城,只差没迁坟而已。

杨氏祠堂位于杨府东南最深处,占地近一亩,杨延年特地差工匠把祠堂做旧复古,青色的屋瓦上添一层深碧色的青苔,看上去像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杨元庆从城外练武回来,立马有两个比他年纪稍大点的少年来通知他去祠堂祭祖。

‘祭祖?老杨不是还不打算让我认祖归宗吗?’杨元庆一脸疑惑。

杨元庆从宁浩那得知,老杨现还不打算让他认祖归宗。那自己去祠堂干嘛?认个路?混个脸熟?

他随两个叫不出名字不知道辈分的族人来到祖厝祠堂。

祠堂内早已站满坐满从全国各地归来的杨氏族人,有老有少,交头接耳。

大门里头好些人不认识杨元庆,一看他进来,窃窃私语声立即停下,纷纷朝他扭头看来。

杨元庆从容自若,坦然迈过进院门槛。

此时祭祖时间还未到,院里头站着的杨氏族人三五成堆,聚成一个个小山头。

这些人虽然看似散乱站圈,其实都有规矩,是根据支系远近辈分大小排列。

譬如杨景身旁,站着一个老人,两个中年人,三个年青人,还有一个小孩。

杨元庆就认识杨景一个,见杨景斜眼望自己,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便也懒得搭理他,爱谁谁谁。

杨元庆把双手往后背一背,跟个小老头似的,悠然自若四下观看。

他确实猜中了老杨的心思,虽然还不打算让他认祖归宗,但还是想让他过来感受下祭祖的氛围,让他有点家族的归属感。

毕竟这时节的宗法虽不能凌驾于国法之上,但宗法对家族成员的约束力也不会弱,跟杨元庆前世知道的历史上的一些关于家族事迹的典故不相上下。

此刻老杨坐在祠堂阁楼的纸窗边,透过纸窗望着下面的族人。正好瞧见杨元庆一副满不在乎的态度,这里摸摸那里碰碰。

老杨一张老脸当即拉下,走下阁楼推开祠堂大门,站在台阶上,如杨元庆那般双手负背,轻咳一声。

一见老杨出来,所有人都把头转向他,恭敬肃立。

一般来说,杨氏祭祖大会这种隆重的节日,除了杨氏族人外,任何仆人奴婢都不能随意出现在祠堂内。可老杨身后却站着老何这个老奴才,他从边上搬了一把椅子过来,请老杨坐下。

下方的杨元庆瞧见上方的老杨一脸严肃,不怒自威的神情,连忙往前边坐着的两个干瘦老头身旁的空位去坐。

千年王八万年龟,能坐着就别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这样才能活得更久。

只有傻瓜才放着空位不坐去站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犁汉 朕非汉废帝 兵者为王 清末一盏灯第二部 三国:穿越者遇到刘备重生 皇后太强大:皇帝神马都是浮云 永乐家的绝世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