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大明·徐后传_287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正一直守住的据地只有北平、保定和永平三府而已。频频用兵,何时才能平定天下?”

既然能里应外合,朱棣决定冒险一试,说道:“如此,那就临江一决,不复返顾矣!”

建文三年一整年来,朱棣不再恋战,养精蓄锐,储备了足够的粮草,决定大道直行,直捣京城!

建文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朱棣做祭文,祭祀阵亡的将士。

十二月十二日,在烈烈北风下,朱棣在北平开誓师大会,阅兵检阅即将南下的靖难军。

依然是道衍禅师亲手操刀的誓词:

“靖祸难者,必在于安生民。诛乱贼者,必先在于行仁义。生民有弗安,仁义有弗举,恶在其能靖祸难哉!今予众之出,为诛奸恶,扶社稷,安生民而已。予每观贼军初至,辄肆杀掠,噍类无遗,心甚悯之。思天下之人皆我皇考赤子,奸恶驱迫,使之夫不得耕,妇不得织,日夜不息,而又恣其凶暴,非为致毒于予,且复招怨于天下。”

“今我有众,明听予言:当念百姓无罪,慎毋扰之。苟有弗遵,一毫侵害于良民者,杀无敌,其慎之。”

朱棣的靖难军军纪严明,百姓无罪,不准饶命,若侵害良民者,杀无赦。誓师大会后,朱棣乘着年关腊月,都要过年,城池防守空虚,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加上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不少城池主动开城门投降。

靖难军不占据城池,也不恋厮杀,一路避强击弱,犹如一把利剑般从北到南,长驱直入!

朱棣如何得知一路的城池孰强孰弱?这要归功于他几乎无所不知的情报网,毛骧之死,锦衣卫解散,但是探子犹在,都要穿衣吃饭,明月和纪纲重启了以前的锦衣卫情报网,只不过消息都流到了朱棣手里。

加上京城里常瑾和徐增寿暗中传递消息,朱棣对朝廷军队的调遣了然于心,比讨伐军的主帅还要了解兵力所在,故一路避开了对方的精锐主力,居然奇迹般在四个月就兵临长江!

只要渡过长江,前方就是京城了!

☆、第291章 增寿不寿

朱棣靖难军已经到了长江北,而平燕的征讨军绝大部分还在山东转圈呢!

建文帝大急,下令勤王的军队回到金陵,保卫京城,可是诏令既出,八方藩王的军队,卫所的驻军呼应着居然寥寥无几!

大部分人都在观望,或者干脆倒戈投降了燕王。尤其是手握重兵的藩王们,在建文一年听到湘王一家子都活活烧死的惨状后,其实都对朱允炆这个侄儿绝望了,在四哥手里至少能活着当一个富贵王爷,侄儿是想要了我们这些皇叔的命啊!

山东援军久久不归,勤王的军队也行程缓慢,能拖则拖,实在拖延不了就装病,今天头疼,明天脚疼,就是不肯带兵勤王。

建文帝这才意识到自己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了。

三位顾命大臣,黄子澄,齐泰、方孝孺联名上书,建议割地议和。

建文帝不同意,“祖宗留下的江山基业,岂能白白给了谋逆之人!”

齐泰说道:“此乃缓兵之计也,先派人和谈,以长江为界,划江而治,燕王在长江以北,为北明皇帝,皇上在江南,为南明皇帝。”

黄子澄也点头说道:“南北朝是假,等待援军是真,我们先派人稳住燕王,等援军齐齐赶到,立刻就能反败为胜!”

方孝孺摸着胡须说道:“山东五十万军队正在赶往金陵,八方勤王的军队也正在往京城集结,最多一个月,我们就能发动反击,将燕王制服。”

建文帝无计可施,只能忍辱接受缓兵之计,“诸位爱卿觉得派谁去和燕王谈判南北划江而治?”

齐泰说道:“微臣以为,魏国公徐辉祖最合适不过了,他是燕王的大舅子,但对朝廷忠心耿耿,听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理想之地 暗戀對象成上司 破茧 重生蜜恋:偏执九爷他沦陷了 重生之足球神话 坤寧 愿与光同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