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這閶門乃蘇州城內一等一的繁華地。」楊惟學一個土生土長的蘇州人,於蘇州風物自然信手拈來。
聽他言,沈瀾環顧四周,大塊青石磚鋪地,街面寬闊,可容五車並行,橋下一泓河水,遊船如織。兩側亭館密布,輻輳縱橫,旗幌林立,密無間隙。
「覽弟可要進去看看?」楊惟學指著金福星畫幫的旗幌問道。
沈瀾見內里有幾個直綴文人取了畫正在交談,只好奇道:「此地可是賣畫的?那吳娘子家裡似乎也是開畫幫的。」
「不錯。」楊惟學點頭:「常有商賈中人市畫。」語罷,又往前走了幾步,是家骨董鋪子,名喚清鶴齋。
沈瀾見那楹聯上提著「小門面正對三公之府,大斧頭專打萬石之家」,便笑道:「這鋪子口氣還挺大。」竟將客人定位在非富即貴的三公之家。
那楊惟學便笑道:「覽弟不知,近來蘇州興起了新風氣,只說蘇州人,玩骨董,試新茶,方是透骨時樣。」
沈瀾只猜測約摸是新潮的意思。
楊惟學又笑道:「這家店叫清鶴齋,不僅販骨董,想來也賣案頭清玩,陸於匡的玉馬,趙良璧的銅器,汪中山的玄香太守墨俱是名噪一時。覽弟若有意,便進去看看。」
「囊中羞澀啊。」沈瀾感慨道。
楊惟學竟大笑起來:「又不是什麼貴价玩意兒,覽弟若喜歡,我贈你一件便是。」
沈瀾擺手道:「無功不受祿。」
見她執意退拒,非是為了得好處才湊上來的,楊惟學心中越發歡喜,只帶著她一路看,一路吃。
上金閶書林看了幾本《鼎鐫玉簪記》、《東西晉演義》,去藏珠樓吃了碗仙人粥,閣老餅,口舌大動。再去胡家酒肆用贏杯品嘗名噪一時的谷溪春。
一日下來,沈瀾被楊惟學帶著四處賞玩,只覺秋日風光,八方風物,薈萃蘇州,果真是錦繡膏腴之地,不同凡響。
一連三日,沈瀾俱玩得盡興而歸。
此時已是八月二十二,她日日卯時出,酉時歸,眼看著盯梢的人已不像前些日子那般警惕,沈瀾便知道,機會來了。
作者有話說:
1 棋炒是明代小吃。
2 陸於匡的玉馬,趙良璧的銅器,汪中山的玄香太守墨這些都是明代比較有名的東西。
以上兩條出自《明代社會生活史》
3 中秋節很多店鋪要平帳,所以很多人討債、躲債,不僅年關難過,中秋節也很難過啊。
4 明代蘇州多管書畫店叫畫幫。
5 骨董是古董的舊稱,不是錯別字。大家可以簡單理解為通假字。骨董從宋代用到清代,直到明末才出現古董。
第50章
八月二十二日, 沈瀾與楊惟學白日在外遊玩, 及至半下午,沈瀾提議道:「楊兄, 前些日子你不是說要去石湖放舟, 今日天色晴朗,不若你我同游石湖?」
楊惟學自然無有不可,笑盈盈應了, 又道:「覽弟且稍待, 容我取些筆墨, 且上湖心作畫去!」
沈瀾略一思忖便應了。
稍頃,楊惟學便帶著一個小廝來了, 那小廝穿一身細布短打,拎著畫箱和一把櫸木官帽直背交椅。
石湖位於蘇州虎丘、吳中兩縣中間, 綿延數里, 正值秋日,湖光山色映殘荷, 別有一番趣味。
三人一同上了艘小舟,一路往湖心而去。
沒過一會兒,沈瀾便望見三兩小舟現於湖心之上。
約莫是怕她發現,又覺得沈瀾總不能從湖心消失,這群人便只遠遠綴著。
「覽弟快瞧,那裡便是行春橋,八月十七可見石湖串月之景。」語罷,楊惟學惋惜道:「只可惜如今已是二十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