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73章 危机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一堆破纸就把咱们的真金白银全换走了!"

"还有没有王法?还讲不讲理?还要不要脸?"

"王法?朱允熥就是个流氓、地痞、恶霸、无赖,他会讲什么王法?"

"苏安国今天的下场就是咱们明天的下场″

秋高气爽,扬子湖上水平如镜,一只精美的画舫飘荡在湖面上,四个衣着华贵的富家翁坐在船上垂钓。

这四个人是扬州的巨富:

圆脸、阔额、大耳、五短身材的是孟希祖,扬州第三大盐商,身家以百万计。

瘦高短须的是康宝才,扬州第四大盐商。

另两个是梁春鸿和孔有德,也是扬州盐商中的大鳄。

他们已经商量好了,四家集体退出盐市,豁出全家老小的性命和朝廷掰一掰手腕!

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即使把刀架在脖子上也不干了!

天下的盐有七成出自扬州。

扬州的盐有九成要经过十大盐商之手,才能发往全国各地。

林洋港投靠了朝廷。

苏安国死了。

扬州大盐商只剩下八家,四大盐商集体退市,大明朝的盐业市场就有瘫痪的风险。

大片大片老百姓将吃不上盐,数以十万计小贩、漕工、盐丁、灶户将失去生计……

最可怕的是北方边镇的粮草供应中断……

天下哗然,群情汹汹……

这无异于一场经济海啸叠加一次政治地震!

盐商敢于与朝廷叫板,庞大的资本金只是其一,最大的利器是他们的运输能力和销售网络和人才储备。

朝廷可以使用暴力将盐商肉体消灭,抄他们家,没收他们的产业,但运输能力、销售网络、人才储备的建立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扬州盐商并不是在明朝才突然兴盛起来的,早在南宋和蒙元时期,他们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

强势如朱元璋,当初也选择和扬州盐商妥协:咱坐咱的江山,你们挣你们的银子,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经过洪武朝三十年的发展,以扬州盐商为核心和纽带的利益集团比洪武初年更庞大更复杂了。

一个月前,扬州盐运使董崇礼从孟希祖家拉走了五十万两银子,留下的却是堆积如山的大明宝钞。

董崇礼满脸堆笑,孟希祖冷若冰霜。

\\\"老孟,别耷拉个苦瓜脸。皇上亲口给我说了,朝廷是诚实守信的,虽然用宝钞换了盐商的银子,但宝钞和银子是可以自由兑换的,等朝廷开设了银行,盐商随时可以拿着宝钞到银行里兑换银子。为了表彰盐商支持朝廷开设银行,皇上还说了,扬州盐商今后无须往北方运粮换取盐引,用宝钞就可以购买盐引。\\\"

\\\"朝廷的银行在哪?\\\"

\\\"南京一处,扬州一处,北平一处,西安处,成都一处,真定……\\\"

\\\"开起来了吗?\\\"

\\\"正在筹备呢!\\\"

骗小孩呢!

孟希祖脸上露出鄙夷的微笑,重重地往地上吐了口唾沫,鞋底用力地蹭着。

\\\"小弟那五十万两白银不要了。盐商我也不做了。盐引我也不要了,只求朝廷从此以后放过我。\\\"

\\\"老孟,你这说的什么话?什么叫倾家荡产了?这么多宝钞不是钱吗?\\\"

\\\"是不是钱朝廷很清楚,董大人很清楚,小弟也很清楚。要不劳烦董大人把这些宝钞全部拉走?我也好落朝廷一个人情。\\\"

\\\"盐商当真不做了?\\\"

\\\"不做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抗日之铁血远征军 赛罗:蓝色披风的少年 始更 老爹求我当太子我却帮老哥战天下 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 光荣使命1937 烈焱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