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31章 开发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台湾古称\\\"流求\\\",虽然距离大陆不是很远,却长期被无视。孙吴和隋朝曾派遣军队到过流求岛,但都是劫掠而还,并未将流求纳入版图。

孙吴大将卫温从流求岛掳掠了近两万原住民返回建康,留守的吴军在岛上待了一年,病死率奇高,无奈撤回。

杨广三次派军队攻打流求岛,掳走了数千原住民。

宋元明三代也只在澎湖列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对流求岛并无兴趣。

洪武十六年,也就是1384年,朱元璋推行\\\"海禁\\\",移走了澎湖的居民,连澎湖巡检司也撤销了。

这给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殖民者机会,他们跑到澎湖岛上,靠与日本做转口贸易大发横财。

明朝于1563年将这些金发碧眼的蛮夷驱逐,恢复了澎湖巡检司。

对于古代农耕王朝而言,流求岛的地位远没有澎湖列岛重要。

明朝推行海禁,许多商人铤而走险,从事走私贸易,成为海盗,没有主人的流求岛渐渐成为他们最大的据点。

这是流求岛的历史沿革。

皇太孙朱允熥,蜀王朱椿,凉国公蓝玉,将要长期驻守流求岛,满朝的文武大臣没有一个看得懂的。

在大家眼里,这就是发配,这就是流放。文官们的心思又活络开了,以为朱允熥的储君之位这下子又悬了。

只有朱允熥知道,流求是一座货真价实的宝岛。

那里土地肥沃,物产富饶,气候适宜,雨量充沛,无论农耕还是发展渔业都潜力巨大。尤其是流求海峡,是当之无愧的黄金水道。

龙兴宫中,朱元璋皱着眉说道:\\\"允熥,别去那个鬼地方了!\\\"

朱允熥哈哈大笑,\\\"爷爷,那是一座宝岛。三年后你再看,流求岛就是人间乐土了!\\\"

朱元璋无可奈何苦笑。

次日,封蓝玉为征倭大将军,改封蜀王朱椿为流求王,计划一年内从福建、浙江征调三千军户,五千民户,三千匠户,共七万人,迁移到流求岛。

圣旨一出,朝野哗然,群臣纷纷上书反对。

这也难怪,古代中国是陆权大国,地大物博,对于海岛根本不屑一顾。流求岛上原始落后,长期与世隔绝,在明朝人眼中连蛮夷之地都算不上。

再加上流求海峡海况复杂,渡海常会遭遇海流、强风,船难频发。即使是无以为活,也没人想去。除非犯了死罪,才会逃到那里躲藏。

福建布政使上书直言:\\\"迁移这么多人口到流求这样的蛮夷之地,实在匪夷所思,朝廷究竟图的什么?移民流求,民间历来就有’六死、三留、一回头’的说法。大部分流民出海求生,宁愿去吕宋,也不愿去流求。\\\"

浙江布政使则上书说:\\\"流求山高林密,暑热蒸腾,瘴疠横行,去那里等同送死,谁愿意去?如果强征编户,恐怕会激起民变。\\\"

户部左侍郎傅友文上书说:\\\"流求开发成本太高,且无利可图。贫民是没能力开发的,要朝廷投入的话,收益又遥遥无期,朝廷等着银子下锅,没有闲钱干这个事。\\\"

都是这些论调。

文华殿中,朱元璋把群臣的奏折一封_封给朱允熥看,全都是反对的,无人赞成。

难啊,真难啊!

朱允熥头嗡嗡嗡地疼,要不是从后世穿越而来,开了上帝视角,这汹汹的反对声浪真的就把他吓退了。

众口一辞,三人成虎。

陆地能给人踏实的感觉,而海洋则由于它的广阔、未知使人充满了恐惧。安乡重土是中国人的民族基因,从陆地走向海洋是一个痛苦的艰难的转变。

金窝银窝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抗日之铁血远征军 赛罗:蓝色披风的少年 始更 老爹求我当太子我却帮老哥战天下 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 光荣使命1937 烈焱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