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三论一知一谈——论宇宙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1.3 哲学之意义

哲学的意义,在明确了其作用后就不在那么模糊和不可言了。在亚里士多德之前,人类无物理之名,只有其哲学;在牛顿之前人类无重力之名,只有其哲学;在爱因斯坦之前,人类无引力场之名,只有其哲学……,我们不能对人类暂时无法感知的事物说其“无”和“有”,只能称其“无有”,“无有”即哲学探寻范畴,如归哲学即为“真知”或“真理”。由此可知哲学的使命即“先知”,即以哲学的逻辑追寻哲学的本质,用人之智慧探索人之未知,当探其后归于“自然”,则完成其阶段性的价值,即完成形之上到形之下的转换。一个名可以在真理的世界,也可存在人类对实际自然世界的理解中,所以人具有理解真理的能力,我们不应为一种哲学的实用而感到悲哀,而更应为其感到庆幸。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不会随着人们对物理的理解消失在真理的世界;牛顿,爱因斯坦也不会因对其自身哲学思维笔墨甚少和对其的应用而减少其对哲学思维的真实贡献。

而今后对哲学的发展主要看其两点,一为对真理的肯定,二为人类自身的认知边界,两者相辅相成。

2 哲学之哲学答案(从无序到有序——宇宙的生命体形式)

人类在有了自我意识,认识到自身和外界后,一个重要的核心问题就诞生了,随后人类有了第一个和唯一的学科——哲学,它将这个问题概括为“对生命(世界)本身的判断和理解”这样一个具体且抽象的描述。说其具体是因为它将问题进行了一个完整的描述,那么为什么又说其抽象呢,因为在对相关名词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之前,问题本身就很难界定,所以对其的描述再详细都只能是抽象的甚至在某些人那里极端到不可言说的地步。对于这个问题,作为当代的人又该如何理解呢?原本的哲学和其衍生出的众多学科乃至人类整体的发展是否存在一个可描述的统一性?

2.1 人类哲学的发展——哲学自身的发展和其衍生出的学科

哲学的初始阶段,都是由单一的认知演化出多种分支;这种认知是有脉络可寻的,并且表现形式惊人的一致,这在哲学史上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中也许只是一次次巧合,但这种巧合在人类的思维下又或是必然。

在对上面提到的同一核心问题的思考下,西方哲学经历了庞杂的自然学派的烟火后进行了一次短暂的停顿,由此在泰勒斯之后产生了毕达哥拉斯,皮浪,伊壁鸠鲁乃至西哲三圣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至此哲学完成了它的原始使命,将人类逐渐引入了理性思考的殿堂,并进而发展出了诸多学科。

而东方哲学几乎同时发生了类似的演化,在相同出发点的指引下,东方的哲学家将其往实用化的方向发展着。箕子授“洪范九畴”于周公,并由后者完成了东方哲学的起源之作“周易”,进而在诸子百家中有了崇尚天道的老子,和问道于老子的孔子,及其将孔子思想发展完善的孟子;如果说西方哲学的三圣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那么借此引出东方哲学的三圣就是老子,孔子,孟子(前372——前289),由此也奠定了西方文化中的理性特质和东方文化中的人文底色,人类的文明也从一个简单的“一”走向了多彩的不同面。

2.2 人类哲学的基础——生命的物质性

人类之所以可思考是因为有一个为物质基础的人的存在。抛开纯理智的精神世界和道的本体论……这些不谈,人作为人能思考在于人的自身,在这一点上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但奇怪的是,人们很少把对生命现象的研究列入到现在的哲学视角,甚至不作为参考要素,在当下生命科学硕果累累的今天应是如此。哲学是思维的产物,但如果这“产物”只采集于思维是说不通也不符合现实。

人类哲学的出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重生后,病弱师尊被徒弟们宠娇了 当蘑菇挺开心的!我真没惦记灭世 带着系统在异界求生 只要胆子大,仙女放产假 光明之路 高武:爆率点满,从刷怪开始成神 造化吞天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