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三十九章 刘虞自觉误入‘世外桃源’! (第4/6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最!

只是越是如此,越让刘虞心下有些惊疑,对赵王刘羽生出了一种担忧的情绪!

想要建造这么一条道路绝对是天价,若是城中修造自然可以理解。但这里不过是城郊边镇,据商队闲聊、巡检问询,这种水泥路贯通冀州郡县主要官道!

这就有些恐怖了!

以冀州的财政收入,怎么支撑的起这种消耗?那么赵王刘羽的钱财哪里来的?

真的只是所谓的依靠盐税?或者依靠过路费养护?其中有没有对百姓苛捐杂税、劳民伤财?

这到底是赵王刘羽铺张浪费,好大喜功?还是其励精图治下的经济腾飞?

刘虞亟需知道这一点!

因此在水泥路疾驰一刻钟后,刘虞就开始寻找附近的村落,想要通过与当地百姓农户的交流,来旁敲侧击冀州的为政方针,以及赵王刘羽对待百姓的治理方式。

冀州属于华北平原地带,因此两侧并没有层峦叠翠的险峻山峰,但也是林木茂盛,灌木丛生,显然是还没有完全开垦种植的地方。

又继续前行一刻钟,刘虞一行人终于远远看到炊烟升起,这显然是有村落百姓聚居之地,但并非是城中繁华地带,而只是偏远的乡村。

“吁——”

刘虞从高速策马逐渐降速停止下来,身侧拱卫的十人紧随其后照做。

从事鲜于辅有些好奇问道:“明公,我们不去县城吗?”

“想要体察民情,了解当地百姓的生活状态,不是看城中的豪门大户,而是最贴近底层的‘乡亭里’农村地区。”刘虞言传身教,让众人恍然。

其实此次来到冀州考察观政,刘虞的目标只有四点——第一看道路,第二看田地,第三看房屋。最重要的当然是看人。

特别是乡村地区。

道路是否夯实,代表着州郡的长官对乡村百姓的重视程度,掌控力度,以及对基层的管理态度。

这一点从冀州的水泥路上,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刘虞只剩下叹服!

现在找到乡村百姓聚居地,他们可以看田地、看房屋,同时看人,真正深入了解冀州的民生百态!

……

他们留下两名护卫看护马匹,从水泥路官道上面翻过,转入乡间羊肠小道。

蜿蜒曲折的乡间小道倒不是水泥路了,而是变成寻常乡村的泥土路,他们顺着炊烟的方向行去。越是接近,开垦的田地逐渐映入眼帘。

田地分布四周,有水渠灌溉,观其土色,嗅其芳香,显然是肥沃的良田。

冀州属于海河水系(古称‘九河’)和黄河水系哺育,地处华北平原,土地肥沃,桑枣之地。这才有谷支十年、带甲百万的雄厚。

中山国北平县一带正是海河水系哺育范围,田地肥沃,田埂之间还种植着桑树,这也是农民的副业。

一来可以种桑养蚕,增加收入。二来可以稳固田埂,避免水土流失。三来可以充当田界,避免侵占田地。

此时田间有零星百姓正在秋耕劳作,一人一牛来来往往耕作,偶尔响起的哞哞牛吟,田间小路四通八达,还有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这幅画面,让刘虞郁结凝重的情绪为之舒缓,心情畅快!

刘虞观察着正在耕作的百姓们,这些农民百姓,脸上皱纹密布,腰背佝偻,肤色是长年累月、风吹日晒后的黝黑状,看不出大概年龄,与其他地方寻常农民并无差别。

不过让刘虞有些惊讶的是,这些百姓精气神饱满,眼神中绽放出来的光芒,不是那种愁眉苦脸,好似今年的收成又是收支不平;也不是那种对未来没有希望,苟且偷生、得过且过的茫然,甚至绝望;

而是有一种对未来充满希冀,脸上洋溢着一种幸福的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民国游骑我要做好人 三国之太史子义 疯了吧,朕的朝堂皆奸佞 大乾第一纨绔 为龙之道 穿越战国之打造地球村 开局被绿!直灭未婚妻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