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61章 两头下注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春日的京城,是一年当中最美的时刻。

草长莺飞,嫩柳绿桑,连塘里的荷叶都舒展开来。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为远处的皇宫镀上了薄薄的一层光晕,愈发显得金碧辉煌神圣巍峨。

因为刚刚下过一场透雨,田里的农人们正在忙活着春耕春种。家家户户的妇人们都在张罗着收拾蚕匾整治桑树,为即将开始的采桑养蚕做着最后的准备。

漫长的冬天总算是熬过去了,虽然外面还在打仗,但普普通通的市井小民并不是很在意战争,他们更关心今年的收成和自己的小日子。该干活的干活,该出门的出门,似乎并没有受到什么太大的影响。

尤其是那些年轻的男女,早早就是褪去了厚实而又臃肿的冬装,换上了一身轻便的春衫,或是出门踏青,或是走访亲朋好友,亟不可待的彰显着自己的年轻……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四季轮回,寒暑交替,这是亘古不变的天道。

随着春季的到来,有人惆怅神伤,有人春风得意,京城里的人们如同走马灯一般换了一茬又一茬,却不过是新瓶装旧酒,从未有过多少真正意义上的改变。

西边的太阳马上就要落山了,徐增寿徐侯爷很惬意的坐在躺椅上,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照耀在他的脸上,说不出的舒适和受用。

其实,徐增寿徐侯爷的年纪并不算很大,更谈不上苍老,但人到中年,总是习惯于像上了年纪的老人一样,活在以往的记忆当中。

作为中山王徐达的儿子,青年时代的徐增寿曾和其他的功臣子弟一样,被选为勋卫带刀侍卫,也就是朱元璋本人的贴身保镖,就连“增寿”这个名字也是朱元璋所赐。

想当初,徐增寿和朱棣一起两度北伐,并非全都是因为他是朱棣的小舅子,更主要还是因为他的徐达的儿子……朱元璋时代的好几次北伐,都有很多功勋子弟参与其中,徐增寿就是其中之一。

开国元勋的子弟,还是皇亲国戚,自然是富贵至极荣耀无边,但这仅仅只是表面上的花团锦簇罢了。

自从燕王朱棣公然竖起了“奉天靖难”的大旗开始走上造反之路以后,徐增寿的处境就非常尴尬了。

因为他对朱棣的态度有点说不清道不明,很快他就被朝廷解除了兵权。除了保留一个看起来很尊贵的爵位之外,也就不剩下什么了。

到了徐侯爷的这个年纪,早就把荣华富贵看的淡了。就凭他是徐达之子的身份,无论朝廷再怎么剥夺他的权利,做个安乐翁还是没有问题的。

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享尽了荣华富贵的徐侯爷可以不在乎自己的下半辈子,但却不能不在乎后世子孙的处境。

大明朝的开国元勋多如牛毛,当初封公封侯者不下百人,一个个全都位高权重显赫一时,却大多不得长久。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是怎么对待那些开国功臣的,全天下都有目共睹。

也就是徐达明白进退之路深谙明哲保身之道,而且又死的早,所以才保全了徐氏一门的荣耀和富贵。要不然的话……还说不准会是什么样的局面呢。

作为徐达的儿子之一,徐增寿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所以并没有能够继承徐达的国公之位,仅仅只是因为朝廷“加恩”才荫了一个末等的侯爵,但他毕竟是徐家的一份子,必须把家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所以,从一开始,徐增寿就明里暗里的站在了燕王朱棣这一边。除了因为他和朱棣有着非常深厚的私人交情之外,更主要还是为了徐家的长久打算。

作为徐达的后裔子孙,徐家永远都不会把家族的存亡兴衰维系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而是采取了两头下注的手法。

作为嫡长子的徐辉祖大张旗鼓的支持朝廷,而在家族内部并不怎么重要的徐增寿则烧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救世宰相 反派:统治漠北,成为一代天骄? 燕云志 凌皓秦雨欣蕊蕊全文免费阅读 人在独立团,开局融合燕双鹰模板 医神皇妃 游戏王:我和我的b三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