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卷二:初露峥第90章 组成联军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跟踪建奴大军的特务排传回消息,说建奴大军出了遵化之后向西奔蓟州(蓟县)方向而去。朱顺传令他们到玉田、丰润间的流沙河驻扎。执行两个任务,一,监视建奴大军动向,二,就地寻找适合一个营的部队需要的驻地,兼练兵场所。

朱顺要求王元雅派出一个卫所军的千户队,配合北方支队收复三屯营。由于北方支队全部使用火器,两支部队联合作战就需要配合训练、演练,以便适应对方的节奏。

崇祯二年十一月十五早晨。遵化城外。

按照朱顺的要求,王元雅派出了一个千户队。按说千户队应该有一千个战兵,实际上能达到半数就不错了。朱顺一看就懵了,这怎么行,人不够。于是又要了一个千户队,两个千户队,算是凑足了1000人。这一来一去又耽搁了半天。

按明太祖朱元璋的规定,明朝军队编制实行“卫所制”。军队组织有卫、所两级。卫设指挥使,统兵士五千六百人。卫下有千户所(一千一百二十士兵),千户所下设百户所(一百一十二士兵)。兵士有军籍,称作军户,世袭为军,他们子子孙孙只能当兵,不能干别的,因此是社会上地位极底下的人。卫所军平时屯田或驻防。遇有战争,朝廷命将,率领调自卫、所的士兵征战。就是说,领兵的将领临战时是由朝廷任命的,按大明的习惯,一都是任命文官为将,如:袁崇焕、孙承宗、熊廷弼、洪承畴、卢象升等等,这些有名的将领均是文官。这些将领除了自己的亲兵,是没有军队的,麾下的军队,都是朝廷调配的。

这是朱元璋定下来的制度,目的是便于养兵,减小朝廷负担。同时,避免出现军阀、拥兵自重的将领。

明中叶以后,屯田多被军官吞蚀,军士破产逃亡,徒存官署。到了明朝末年卫所制度已经破败衰弱不堪,士兵不足,毫无战斗力了。为战争需要又开始组建募兵制的营兵,就是有军饷的吃粮当兵性质的军队,属于中央军性质。还有地方官府依靠当地士绅、大家族组建的民团,属于地方军性质。崇祯年代明军的精锐边军多是募兵。便于调集使用,又比较有战斗力的是各地的名团,朱家的护路队就是名团性质的军队。正规的官军:卫所兵反而是最弱的军队了。

从军制上说,营兵和民团就不同于卫所军了。首先他的士兵不是军户,退伍后是百姓,比军户的地位高多了。士兵跟着将领走,这就是军阀的苗子。比如吴三桂、秦良玉,他就是营兵、或民团的头目,手下的兵将永远跟着他,等于是他的私产,朝廷不可以把他调离军队的,除非解散军队。

......

这两个千户队能凑出1000人已经是很好的卫所了。这些也不是朱顺该管的事,还是先练兵吧。

明军的打仗冲锋,就是大旗作先导,十人一个小旗,百人一个中旗,千人一面大旗。士兵都看着自己所属的旗子走。为了避免士兵认错旗子,所以旗子的颜色形状都不相同,越奇特越好。士兵都是文盲,写字区别是不行的,所以旗帜非常混乱。旗子重要,打旗子的士兵就重要了,要么是老兵,要么军官的亲信。棋手按军官的命令、军鼓军乐、上级的旗帜来决定行动的方向。士兵跟着自己的小旗走,有点像导游举着小旗带一群游客。军队列阵一团团,进攻一窝蜂,逃跑就乱糟糟,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要是旗子倒了,这个旗子所属的兵就乱了套。所以军阵就是旗帜的海洋。

这种作战方法伤亡大,效率低,不符合朱家军的要求。所以朱顺首先要训练官军适应朱家的作战队形,否则无法配合作战。时间紧迫,这种训练只要达到官和兵能互相找到,能够听懂进退的几个军号号音就可以了。其他的只能将就。

朱顺提个大喇叭,站在高处大声训话。首先让北方支队的一个排作进攻,后退的示范动作。让这些明军观摩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边境小知县 大乾暴君 逆贼之大明战神 科举吾有青云志 糜汉 神断宋瑞龙 三国,从孙策和周瑜手里抢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