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九十九章 孟阳求救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俊杰,以最大限度地削弱和制衡士族。

所谓百里之县,必有贤士;州郡之中,必有俊杰。当初在剧县之时,宋宁便发现了凌邦、岳松、郭宏三位大才,并想尽办法与之结交,最终将之揽入自己麾下。

如今到了乐郡,宋宁自然更会如此。

在郡守府上,宋宁除了紧靠吴清风这颗大树外,与郡中其他实权官员、带兵将领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对于不得志的清衫小吏,甚至是普通士卒也十分谦和客气。对于有本事、有才干的人,那就更不用说了——无论他是什么出身,什么来历,宋宁都倾心结交,百般笼络。因为他出身“宋氏”,所以,宋宁在郡守府风评甚佳,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对他印象极好。

同时,他严明军纪,勤于训练,严禁军队滋扰地方,欺压百姓。加上他数次剿匪,“战功”赫赫,所以乐郡士人以及百姓对他都十分崇敬和爱戴。

暗地里,宋宁又让戴岩等人偷偷为自己宣传,不断造势。于是宋宁的名气越来越大,声望也越来越高。

这正是他所期望的。在封建帝王时代混,名声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君不见,王莽就是靠着不断给自己刷声望,加上王氏外戚背景,这才被人封为当世圣人,并最终一举成功代汉的。而刘备年过半百,不管一生中打了多少次败仗,最惨的一次被曹操打得只身逃走,张飞等手下全部失散,关羽和他的妻儿也全部被俘。但哪怕身边只剩下他一个人,没过多久,刘备又能拉起一票人马来——这便是名声的作用。

一个人,只有在取得巨大的声望后,才能坐上与之匹配的位置。曹操迎回汉献帝,迁都至许昌后,明明已凌驾于汉献帝之上,为何仍不敢废汉自立,登基称帝?便是因为当时天下尚未一统,他还没有坐上九五至尊宝座的威望。

宋宁现在有实力也有地盘,最缺的就是名气和声望。只有不断把自己的名声刷上去,宋宁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投靠自己,否则,将来真的争霸天下时,他将无人可用。

结交当地官吏与士人,提高声望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宋宁也像在剧县时一样,暗中观察笼络着乐郡之中的各类人才,比如:满腹才华却郁郁不得志的文吏书生,弓马娴熟、武艺高强的悍卒勇士,学问高深、德行昭着的文人士子,义气深重、声名远播的地方豪侠;宋宁都倾心结交,极力拉拢。甚至具有商业头脑、善于殖货的商人,技能高超、手艺精湛的匠人,也都不放过。

因为顶着宋氏子弟和偏将军的身份,所以宋宁比当初在剧县时招贤纳士要顺利许多,虽然并未招到如岳涛、凌邦一般的经世大才,或者像聂忍、岳松一样的心腹手下,但却为他收揽了不少人心,博得了大量名声。如今,乐郡已到处在传播宋宁的礼贤下士,爱惜人才的美名。

兵曹周铁正是与宋宁交好的官吏之一。除周铁外,郡诸曹掾中,与宋宁交好的官吏还有不少。

孟阳县来人解释道:“郡守大人,攻打我孟阳县的‘盖隐’并非昔日摩天岭上盖隐之余孽,而是春湖宋宁之手下。对方为首之人名叫罗鸿,带有两千悍卒,皆身披铠甲,训练有素,战力极为强悍。说来惭愧,我孟阳县与之数战,却均为其所败。”

孟阳县求救之人是一名军中小校,风尘仆仆间,忆起之前战事,不由满面羞惭。

听闻是春湖宋宁之手下,吴清风与郡中诸多官员掾吏俱皆沉默,心中又惊又惧。南岭诸盗,经宋宁大力围剿,如今大部分已经消灭。然而,却还有一个通天大盗盘踞于春湖,一直未能剿除,那便是春湖宋宁。

昔日,三郡联合剿匪尚不能胜,就连风头正盛的宋子静也不敢轻撄其锋,只是向吴清风建议用水师封住春湖。

吴清风沉吟片刻后对众人道:“各位说说看吧,此事应当如何处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抗旨他都敢,还有什么不敢做? 邪君萌妃:绝命全能师 大秦:我扶苏,弃子成皇 重度抑郁患者的活路 人在大唐:为官七十载被贬十次 废材逆天,佣兵狂妃 云梦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