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三百九十七章 百年大计 (第3/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规范百姓的言行,以道德约束他们,同时以教育引导人们的思想。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广开学院,并亲自编写教材的原因。”

“教育必须从小时候抓起。我们应该在小孩成长起来之前,思想尚未定形之时,便向他们灌输忠君爱国、体恤百姓,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孝顺父母、敬爱兄弟,诚信友善,忠孝仁义等思想。如此一来,等这些人长大后,自然会忠于君王和朝廷,清廉正直,爱护百姓,耻于私斗而勇于作战。而不必担心他们长大后会反对官府、反对朝廷。”

长公主听后,不由陷入了长久的沉思。宋宁的许多思想和理论,对她来说都是颠覆性的。这对她之前的许多固有的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她知道,若一切都按照宋宁所说的去做,必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到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也是无法预料的。

她承认宋宁说的这些固然都很有道理,但作为这世间顶级的智者,作为一个长期浸染在皇宫的成熟政治家,长公主还是敏锐地感觉到不可以这般激进。不然,不仅宋宁的所有设想都难以实现,反而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所以,在思虑了许久之后,长公主还是劝诫他不要操之过急,而应徐徐图之,以免适得其反。

宋宁听后不由大是感叹。长公主不愧为这天下顶级的政治权谋家。她虽然囿于自身时代的局限性,无法向他那样看得那么深,那么远。但她的政治智慧却是毋庸置疑的,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她的提醒无疑是正确的,宋宁之所以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和计划都告诉她,其实就是想听听她的意见。

因为对于他刚刚说的那些,说实话宋宁心中自己也没底。而与手下人一些研究讨论?算了吧,这些事情涉及到太多隐秘,其他人他要么信不过,要么水平不够难以给出太好的建议。而且,这么重要的事,他也不能和太多的人说,不然,机事不密则害成。

他信得过,且水平又足够的人唯有长公主。所以,宋宁才和她说这么多。如今见她这般提醒自己,宋宁心中也松了口气——可见自己的决定是多么的正确。

宋宁在她脸上亲了一口,点头道:“放心吧,我不会乱来的。明年开春后,各地动乱当可平息,到时我就会再次北上。如今幽燕、郭万坐镇在中州,若曦、凌邦坐镇在苏中。我希望你明年能和我一起北上,之后我会把你留在中都,为讨伐黑鹰,征服西域做准备。”

长公主听闻宋宁打算将让她去中都,本来心里还挺高兴的,不过听说赵幽燕已经坐镇在中州,便又有些不乐意了:“赵幽燕和郭万既已在中州,还需要我去么?”

宋宁自然明白她的意思,闻言笑道:“幽燕并不擅长处理政务,只好行军打仗;郭万虽智谋出众,也不耐俗务。他们是治理不好中州的。我之所以让他二人留守中州,是为了将来讨伐黑鹰、征服西域作准备。今后中州要治理,主要还要靠你。”

“不仅中州,还有西北以及之后的西域,我打算都交给你。中州、西北久经战乱,可谓百废待兴。不过这却也不全是坏事。中州、西北经张向阳和唐骨里几度作乱,世家大族遭受了重创,如今两地无主之地甚多。正好方便我们实施垦荒令,没有世家大族掣肘,垦荒令当可顺利实施。而等幽燕拿下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后,我们再在两地作为试点颁布商业法,以观察其实际效果。再有,就是广开学院,教授新教材——这些事情,只有你能帮我。”

长公主这才明白宋宁今天和自己说这么多的真正用意。宋宁是想让她在中州试行垦荒令和商业法,若成功,宋宁便向全天下推行。若失败也没关系,天下的人要也是怪她,而怪不到宋宁头上。

她知道宋宁没有这样的心思。以他对自己的感情以及他的胸襟,用心应当不至于这般险恶,会让自己去当这替罪羊。但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原神:春秋战国 他能气死周瑜,你管这叫莽夫? 我纨绔世子娶妻彪悍点很合理吧 我在大唐一步登天 红楼公子世无双 进击的大明铁骑 蛙声十里出山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