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九章 皇城司 (第2/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骂之极口,引颈受刃,颜色不变。其麾下百人皆同死。

上百名忠义之士,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卑怯的叛徒手中,着实令人惋惜不已,怅然神伤。

要知道,吴革起兵的时间是三月八日,也就是金军围困东京的四个月之后。东京还是有大量粮草,能组建一支数万人的部队,打算与金军一决生死。

北宋朝廷但凡有一丝一毫的抵抗意志,靖康之难绝不至于那么屈辱可耻。

赵桓十分清楚,宋朝不缺人心,不缺粮草,甚至不缺忠贞效死的军兵,只缺一位能聚合这一切,带领所有人与金军决一死战的官家。

北宋时局如此,上层文恬武嬉,卑躬屈膝,下层士卒麻木愚昧,一触即溃。

赵桓想守住脚下这座神京,就是要在腐朽的泥潭中,找出那些闪光的忠贞之士,将其予以重用,众志成城。

但关于对吴革的任用,还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因为吴革所处的位置十分关键,而且赵桓希望他继续管理本职工作,又不知道该……怎样把他调走。

这前后自相矛盾的话语,不是赵桓得了失心疯,而是被大宋官制几乎逼疯。

吴革的官职是武功大夫,是徽宗政和年间设定的官职,在武臣官阶五十三阶中,位于第二十七阶。

这么看似乎是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但关键在于其职权规定。

第二十八阶武德大夫取代旧官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使。

第二十七阶武功大夫取代旧官——皇城使!

皇城使也就是主管皇城司的官员。

皇城司的赫赫威名,哪怕千年之后依然如雷贯耳,与大明锦衣卫、大清粘杆处同为最着名的特务机构。

理论上赵桓只要令吴革执掌皇城司,那就算是人尽其用,选贤任能了。

但问题在于宋朝冗官现象严重,掌管皇城司的官员高达十余人,主官为置勾当皇城司公事,元丰六年定为十员,以武臣武功大夫以上及内侍都知(宦官)、押班(女官)充任。

这看起来似乎很不可思议,怎么特务机构还能有十几个特务头子?这连上线是谁都弄不清楚,还搞个毛线的特务侦察。

可是,事实就是这么扯淡。追究其原因,还是宋朝的官制出现了极大弊端。

宋朝官制介绍起来十分繁琐复杂。按制度:“其官人受授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官以寓禄秩,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简单来讲,宋朝官制分官、职、差遣。

官是虚衔,决定俸禄收入的多少。官称与实际职务脱离,也就是说被封了什么官,跟具体要负责的政务八竿子也打不着关系。

宋朝有明令规定,虽有官名而不任其职,非有特殊诏令,不管本机构事务。

举例来说,如果一名官员被任命为了水利部长,那他大概这一生都不会去管水利,反倒有可能管消防,管国家税收,管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甚至哪怕管中老年妇女心理健康,都不会去管水利。

职则是一份荣誉,三馆秘阁官,诸殿大学士、学士,枢密直学士,诸阁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均可称为职。

真正决定官员做什么工作的,是差遣。差遣就比较容易辨认了,名中带有判、知、权、直、试、管勾、提举、提点、签书、监等字,如知县、参知政事、知制诰、直秘阁、判祠部事、提点刑狱公事之类,都属于差遣。

当然,这只是理论通用状态。如果一位官员真将这当作真理教条去实践,一定会撞得头破血流。因为宋朝制度改来改去,元丰改制后更是全面恢复大唐贞观之治时的三省六部制,运转形势与唐初没有任何区别。

所以具体官制的运作形式,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穿越:开局一匕首飞机大炮全都有 女皇饶命:待微臣宽衣献宝 首辅家的傻儿子 秘战谍影 神医嫡女:太子,慢走不送 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 三国:重生三国之汉末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