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他的。
清晨,守着谭振兴背了会书他就去镇上了,以前没去过安乐镇,好在出村时遇到谭生津,谭家族里的晚辈,他去私塾给弟弟送换洗的衣物。
正好,谭盛礼与他一块,惠明村离安乐镇有半个多时辰的路程,想着来回费时耽误学习,私塾设了睡房,离家远的学生直接住私塾里,开销包含在束修里,要比走读的学生贵许多。
谭生津说,“辰清叔,再过不久就县试了,我爹的意思是下个月把弟弟接回家温习,振业堂弟呢?”私塾伙食不好,考县试费神费力,早点接回家补补身体,身体好,握笔才有力气。
“我今天就是去接他的。”谭盛礼不知谭振业功课怎样,从谭辰清的只言片语中来看,县试不成问题,但谭辰清妄自尊大爱夸大其词,说的话不可信,究竟怎样,得他考察后再说,他问谭生津,“谭家族里有多少读书人?”
“这两年没什么人了,包括我弟弟在内就四人,听我爹的口气,有两人不准备读了。”
谭盛礼沉吟,“为何不读了?”
谭生津不好说真话,直道,“穷。”私塾每年束修就三两银子,加上笔墨纸砚的消耗,少说得要四两,普通人家每年攒个几百文就乐翻天了,要他们每年拿几两银子供读书人,勒紧裤腰带也拿不出来,故而能读书的多是殷实人家的孩子,渴望孩子读书考科举光宗耀祖的,但随着谭振学屡考不中,村里再殷实的人家都舍不得了。
要知道,谭振学文采斐然,出口成章,私塾夫子都说没能教他的了,这样的人都考不上秀才,其他人更没希望了,既没有希望,何苦再读呢?
耗钱又耗时。
送孩子读书本就看上秀才能免税免徭役,但能考上的少之又少,慢慢的,大多数人家送孩子认识几个字就够了,并不鼓励他们考科举。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换作以往,谭盛礼会义正言辞地反驳这种情况,哪能因为穷就放弃读书呢,但看过谭家的兴衰后,他无言以对,想了想,道,“县试在即,半途而废太可惜了,你让他们抽空来找我,我考考他们的学问,若有希望就再坚持几年,考上秀才就轻松了。”
桐梓县文风衰弱,县令也不过是个秀才出身,贫困人家生活不易,如果能考上秀才,在桐梓县能生活得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