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1章 我不是李世民 (第1/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有隋一朝,聚关中门阀之力建国,终结自晋后三百年南北分裂,至今不过三十六载便已大厦将倾。”

“自隋文帝杨坚时秉持着关中本位的政策,持续打压太行山东门阀及江南士族,时人称为关拢勋贵,大隋的政治权柄被勋贵牢牢掌控,幸我李氏祖母乃大隋先帝皇后的姊妹独孤氏,李氏也因连襟关系得以受先帝垂怜重新跻身朝堂。”

“知恩图报乃我李氏立身之本,然!”

“大业八年,隋帝杨广御驾亲征高句丽,因杨广干涉战局百万将士折戟辽东。”

“大业九年,隋帝第二次东征高句丽。因不满将士不用命,遂招募关中等地绿林好手组建骁果军;隋军水陆夹击下势如破竹即将攻陷平壤城时,关拢勋贵因杨广上位时的一系列政策致使自身利益损失,对杨广早已心怀怨恨。已故大业五贵杨素之子杨玄感趁机叛乱,占据黎阳,杨广震惊,立即回师讨伐,叛乱终被平定,杨玄感战死其部下李密化名逃脱,然此次东征以失败告终。”

“大业十年,隋帝发动第三次东征,举国哗然,杨广上位以来的各种暴政致使无数男儿埋骨异地,被欺压已久的义士纷纷起义。但杨广一意孤行,强行征兵后亲自坐镇辽东,就在隋军一路势如破竹抵达平壤之际;高句丽即将亡国时!”

说话之人是一名翩翩少年,年不过十七八岁,负手而立对着上座的中年男子侃侃而谈,分析着目前的局势,而中年男人面色冷峻的聆听着,时不时的低头思索。

“高句丽王高元惊慌中遣使乞降称臣,杨广不顾众将反对恩准称臣。”

“高句丽王乃化外野人,岂有道义可言?隋军退出高句丽时高元便拒绝入朝纳贡再次反叛,杨广三征三败使其亲手葬送了自己最后的威信。”

“若是此时杨广听从将领建议荡平高句丽,大军携凯旋之势返回中原横扫叛军,隋祚未尝不可续。”

“隋帝无道,致使天下糜烂,葬送国运;各地义军攻占县衙,归乡的将士也不再响应号召;杨广终于将好不容易才安定的世道搅的支离破碎,乃是其咎由自取,更印证了天命非大隋所有。”

“今群雄并立,北方突厥也在此时频频南下劫掠。”

“大隋国威荡然无存,可笑昏君欲仿照上次巅峰国力时巡边万邦来朝的盛举,以彰显国威,于大业十一年巡游马邑,终被自己亲自扶持起来的突厥始毕可汗围困于雁门,史称‘雁门之围’。”

“幸得远嫁突厥的义成公主报信。”

“身为大业五贵的苏威、虞世基和杨广亲信樊子盖、萧瑀劝诫杨广收回东征高句丽的命令,以激发手下将士士气,杨广答应后城内守卫无不欢欣鼓舞,同时各地守军如王世充纷纷前来救驾,当时孩儿也响应号召加入云定兴的队伍前来勤王,并献计迫使突厥退兵。”

“杨广虽然脱困,但其招募的精锐部队骁果军已死伤殆尽,骁卫五十万大军如今不足十万之众,大隋也失去了节制各地驻军的能力。”

“在关中威信扫地的杨广在返回大兴城后发现大臣貌合神离,于是决定前往江都老巢,并自认为此次耻辱是东征失利导致突厥背叛,便下旨降低了救驾将士的封赏同时撕毁不再东征的承诺决定第四次发兵高句丽。”

“岁末地方入朝述职时各地郡守使者大多拒不奉诏,隋朝的半壁江山皆已自立,盖因关中本位政策触动了其他地区门阀士绅的根本利益。”

“昏君杨广早已众叛亲离,而我等并非关拢核心,亦非陛下党羽,乱世已在脚下,杨广倒行逆施我李氏又怎能助纣为虐?愚忠的下场只能是陪着杨氏一同湮灭。”

“乱世当道,群雄并起,强则强,弱则亡!”

“现山东长白山被义军首领左才相占据,孕育出杜伏威李子通等义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万世师表从收徒汉武帝开始 军师之王 星穹铁道:仙舟混学家 大唐:续写贞观打造锦绣盛唐 崛起大明 唐枭 明末之白衣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