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144章 大学扩招,芥子毒气 (第1/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六月,到了大汉帝国的科举考试时间。

“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使用新教材培养的第一届高中生已经毕业了,即将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高达180万,最年轻的考试才14岁,最老的都年过半百了,占总人口的1%。

从隋唐开科举以来,“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之类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加上社会安定,衣食富足,赵耀的办学力度也足够大,全社会的人对科举考试的热情都很高。

其中,大约100万人仍然考传统科举,包含“明经﹑进士﹑ 秀才 ﹑明法﹑明书﹑明算”六科,分别取仕;其余80万人考试内容为科学,共包含“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五个学科,五份试卷为一套,统称为“科学考试”。

这么多人考试,其中也不乏滥竽充数的混子,而且赵耀办的大学装不下那么多人,国家不需要那么多公务人员,也没有那么多的钱来支撑规模如此庞大的考试。在正式考试之前,他们又经过了一轮资格选拔考试,淘汰掉一半,胜出者才可以进入最终角逐。

这些没能进决赛圈的,可以来年再战,或者直接找个班上,也可以去乡下当个教书先生,路子没有被堵死,有很多选择,不至于像阿道夫那样。

为了筹备这次考试,赵耀带着一众学生亲自出题,忙活了两个月。为了保证公平、防止漏题,参与出题的人都被封闭式管理,要直到考完试才可以出去;试卷的印刷和封装也是在“天字号”监狱进行,每30套试卷装一个档案袋,用蜡密封后盖上皇帝印章,只有到考试的时候才可以开启;试卷的押运过程也属于绝密,由专人亲自护送到各州县的考点,全过程有多个部门跟踪监督;在县城考点的监考官,都是当地德高望重、名声极好的人物;考试结束,监考官还要当着所有人的面把卷子重新装回到档案袋中,然后密封签名,实行一袋一责任制……

与现代考试不同,不是一场一场的考,而是一次性考完所有科目,每个人要考的一整套卷子都装在一个袋子里,可以在考场里待整整两天,考生彼此由小隔间隔开,需要自带食物和粪桶……当然,如果你做得快,也可以提前交卷。

最终,这些卷子又会被送到京城评分,统计成绩。

对于考试过程中出现的徇私舞弊行为,绝不姑息,一经发现全家流放到印度。

为了测试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试卷只有填空题和计算题两个部分,不设置选择、判断类含运气成分的题目。

为了收纳这一届考试,赵耀又重新创办了六所以地名来命名的大学,分别是:长安大学、成都大学、广州大学、潭州大学、江宁大学和辽阳大学。可以分别辐射西北、西南、岭南、荆楚、江淮、东北六个地区,再加上工农兵大学在华北地区的影响力,可以让科学之光四处绽放。

赵耀也曾想过把所有的大学都办在京城,但是考虑到大学对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带动作用,没必要把所有资源都垄断在一处。

在都城设置几十所名牌大学,除了方便学阀垄断教育资源,加速对周边地区的吸血以外,别无他用。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工农兵大学已经建校八周年了。当初的三千名学生,除去中途离校任职和工作的,一直坚持到现在的还有一千多人。

这一千多人,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又细分成了许多专业领域的团队,包含十个自然科学门类的几十种专业。例如“农林牧渔”、“生物与医学”、“地矿油”、“机械自动化”等。

在将近八年的学习生涯中,赵耀更多地只是充当了引路人的角色,根据大体框架为学生指明方向,对卡壳部分答疑解惑,帮助他们答疑解惑,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学生自己在摸索。

理论结合实际,他们对科学的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代晋 大明圣主:做老板一样做皇帝 穿越之黑科技碾压时代 人在超神,悬戒手上纹 医匡九合 狙击从亮剑逃杀期开始 穿越大秦的我,一手打造仙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