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81章 重文化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五代以来,政府的教育和藏书机构主要是“三馆”,即“昭文馆”、“集贤院”、“史馆”,位置在皇宫右长庆门东北角,当时只有几十间小屋,而且简陋不堪。三馆的名称很高端光鲜,可外表确实上不得台面。赵匡胤上位,方方面面事情太多,一时也来不及打理。

赵光义即位后第二年,亲自到“三馆”视察,看到这番寒酸景象,连连摇头,对近臣道:“这哪里是贮藏天下图书的场所,能够对得起国家贤良俊士吗?”

赵光义唏嘘一番后,当即下诏为“三馆”挑选新的馆址,命亲信宦官督促工匠,日夜监造,“三馆”的殿阁,都是赵光义亲自规划审视的,其雄伟壮观程度,可以和皇宫的主要殿堂媲美。

皇帝亲自出面,事情就好办多了,工程建造速度很快!一年后即公元978年,工程竣工,赵光义又御赐名为“崇文馆”,“崇文”两字,充分体现了赵光义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

崇文院落成后,赵光义将“三馆”的图书全部搬移至此,并分门别类地整理收藏。

此外,赵光义还十分注意搜求民间图书,多次下诏收购海内孤本、善本。并规定了对献书者的奖励办法。赵光义道:“教化的根本,治乱的源头,都在书籍之中,如果没有书籍传承,后世怎么取法学习?”

即位不久,赵光义又命饱学之士主持修编了几部大书,即前文提到过的《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这三部大书的编纂,使中国古代许多典籍得以保存,为后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赵光义应该说功不可没!

公元988年五月,赵光义又在崇文院中堂建阁,称为秘阁。选“昭文馆”、“集贤院”、“史馆”等三馆善本图书及书画入藏,藏书最为完备。后又将所收两浙、江南的藏书移至其中。

公元990年赵光义决定扩建秘阁,于公元992年建成,赵光义御题匾额“秘阁”,设直秘阁、秘阁校理等官管理秘阁事务。礼部侍郎李至兼任秘书监。

赵光义对李至道:“人君应该淡然无欲望,不能有特别的嗜好,这样奸佞之臣就不能乘虚而入。朕没有其他爱好,唯独喜欢读书,从书中看古今成败得失,好的就学习,不对的地方就改正,如此而已!”

赵光义喜欢读书是事实,但他冠冕堂皇,说自己没有其他爱好,恐怕未必,比如,前文说过,他对围棋就十分感兴趣,据洪迈的《容斋随笔》记载,赵光义还苦心孤诣的设置了多局着名的围棋局势,可见他在围棋方面是下了一番苦的。

经过多年努力,到赵光义晚年,崇文院和秘阁的藏书可以说是相当丰富了。他曾自负的对近臣说道:“朕即位以来,多方收拾,遍求购取,现已藏书数万卷,千古治乱之道,尽在朕掌中了!”

赵光义不仅喜读书,会下棋,而且能作诗,懂音律,擅书法,还能亲自制作琴,可以说是多才多艺。

赵光义的书法本来有根底,后来经过名家指点,勤加练习,所以功力造诣很深。他能书写各种字体,尤其善于“飞白”。赵普、苏易简、李昉、李至等大臣,都得到过赵光义的亲笔御赐。

如果皇帝醉心于诗词歌赋、书法围棋中,和南唐李煜、及后来的宋徽宗赵佶就没有区别了。难能可贵地是,赵光义能清醒地认识到,书法、音律、作诗等等,只是帝王的一项“副业”,他对大臣道:“这不是帝王的事体,然而总比纵情声色要强百倍!”

赵光义更为可取的是,能从书中历史汲取经验教训。他经常说:“朕每次退朝,总是忘不了读书,想参酌前世成败得失,用以补益!”

他还对大臣说:“朕历览古籍,发现君臣之间,情通则道合!朕励精图治,你们作为朕的股肱大臣,应该知无不言,有事不要隐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汉征服者 当弃妃就是要躺平 拥有系统,三大将见我绕着走 司马懿穿越秦桧 明末朱重八 穿越之温僖贵妃 四合院:男科圣手的我也敢惹?